砥礪奮進 夯實高質量發展的計量基礎
——“十三五”時期我國計量工作巡禮
□ 本報記者 史玉成 張文禮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建成182項國家計量基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9萬余項,國家標準物質1.2萬余項;獲得國際承認的校準與測量能力1678項,位列全球第三、亞洲第一;形成以1853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為主體、2700余項部門(行業)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為補充的計量技術規范體系;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65份計量合作協議,我國代表當選多個國際和區域性計量組織重要職務;疫情期間開展計量技術服務237.6萬余次,為企業減免檢定校準費用12.2億元,研制25種國家標準物質……
“十三五”時期,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動計量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改革創新融合發展中取得顯著成效,計量科技基礎不斷夯實、量傳溯源體系持續完善、計量服務保障能力極大提升、計量監督管理有效加強,奮力夯實高質量發展的計量基礎,交出了一份有分量、重數量、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計量答卷。
5年來,始終堅持創新驅動,計量基礎更加堅實。一是積極推進計量科技創新,完善量傳溯源體系建設,加快推動計量標準升級換代、規范管理。截至目前,已建成國家計量基準182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9萬余項,國家標準物質1.2萬余項。全國依法設置計量檢定機構2121個,依法授權計量檢定機構897個。研制的3500萬年不差一秒的新一代國家秒長基準,讓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獨立時間頻率基準的國家。二是不斷完善計量技術規范體系,形成了以1853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為主體、2700余項部門(行業)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為補充的計量技術規范體系。三是推動計量資源共建共享共用,計量支撐區域協調發展能力持續提升。四是深入研究國際單位制(SI)量子化變革,編制國際單位制手冊(第9版),開展量和單位標準研究。
5年來,始終堅持服務高質量發展,計量支撐不斷強化。一是不斷加強對計量技術機構深化改革和規范、創新發展的引導,積極推動計量技術機構提升計量檢定校準和計量器具型式評價能力。二是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建設“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平臺”,開通“中小企業計量技術咨詢直通車”,上線運行全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信息公開系統及小程序,開展計量精準施“測”服務。三是加強對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的規劃和建設,促進計量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批準籌建了35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成立了20個產業計量測試聯盟,研制了13.9萬套計量測試設備,申請專利2259項,起草各類標準、技術規范2152項,幫助企業節約成本43.3億元。四是不斷推進能源資源計量工作,完善能源計量體系,推進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目前共成立29家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完成2200家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數據的在線采集上傳。
5年來,始終堅持保障民生,計量法制監督不斷強化。一是加強對計量器具的管理。年均發放國內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1萬余張,進口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150余張,年均強檢計量標準器具300余萬臺件,用于貿易結算、環境監測等方面工作計量器具7000余萬臺件。二是加強民用“三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等方面的計量監管。研究開展國家計量數據建設及應用試點,開展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試點工作,計量服務民生水平有力提升。
5年來,始終堅持深化改革,計量發展法制體制不斷健全。一是計量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力推進計量立法,《計量法(修訂稿送審稿)》已上報司法部;對現行計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梳理,完成修訂《計量基準管理辦法》等9部計量規章,研究推進構建計量校準管理體系,促進計量校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二是“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續加大。持續加大計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核發等多項審批事項;扎實推進強檢制度改革,動態調整《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推進總局受理的計量行政審批全流程在線辦理;推進“證照分離”制度改革,實現零證明事項,推動無需現場考核的事項實現“零跑腿”;優化規范國家標準物質管理,推進注冊計量師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加強計量標準考核改革。三是不斷深化計量比對改革,推動計量比對工作機制化、計量比對效益最大化。四是指導地方開展計量單位使用情況“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工作。
5年來,始終堅持強基固本,計量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一是不斷推進計量戰略研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計量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計量智庫建設,大力推進計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工作。二是不斷加強計量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技術委員會建設。已建立57個全國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注冊計量師注冊獲證人員達到2.6萬人。三是弘揚計量文化,推進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計量科普,舉辦世界計量日專題活動,組織制作出版計量科普宣傳資料;在全國推廣應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系統,上線運行計量業務數據可視化系統。
5年來,始終堅持開放合作,計量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一是發布實施《“一帶一路”計量合作愿景與行動》,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65份計量合作協議,和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建立計量磋商與合作機制。二是推進實施國際法制計量組織證書互認(OIML-CS)制度,不斷擴大互認范圍,促進計量器具國際貿易公平便利。三是推動計量技術規則協調一致,積極主導和參與國際計量規范制修訂工作,我國代表當選多個國際和區域性計量組織重要職務,在重要國際計量規范和規則制定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今年以來,全力戰“疫”彰顯擔當,交出了滿意的計量答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共組織各級計量機構出動人員81萬余人次,檢定校準溫度計量器具及其他醫用計量器具261.9萬余臺件,服務醫療衛生單位、復工復產企業等111.4萬余家,為復工復產企業檢定校準計量器具1854萬余臺件。中國計量院研制“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標準物質”等25種國家標準物質,成功獲得新冠病毒核酸和單抗測量兩項國際計量比對聯合主導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計量人用過硬的素質、精準的數據和優質的服務彰顯了使命擔當,向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計量答卷。
即將邁入“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計量工作和計量人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牢記使命責任、強化履職擔當,持續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夯實計量基礎、作出計量貢獻。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