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舉行產業盛會 再獲行業名城稱號
遼寧丹東發力打造紡織行業“雙名片”
本報訊 (記者徐建華)12月5日至7日,由遼寧省丹東市人民政府和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聯合舉辦的2020首屆(中國)丹東時裝周暨防護紡織產業合作洽談會在丹東市舉行。時裝周期間,舉辦了丹東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對接大會暨防護紡織合作洽談會、時尚品牌聯合發布會、智能服裝設備新產品展示發布會等系列活動。
據丹東市市長張淑萍介紹,丹東紡織服裝產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優勢突出。上世紀80年代,丹東已經擁有化纖、棉、毛、絲綢多種門類產品,形成了由棉紡、織造、印染、服裝行業組成的完整生產體系,享有“全國輕工業明星城市”的美譽。近年來,丹東市委市政府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重振輕工業名城雄風為目標,圍繞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做文章,加快紡織服裝這一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紡織服裝企業競相發展,由為國際品牌代工向自主研發設計轉型,瑞沃爾、唐人·查伊娜、尤尼特等一批自主品牌開始占據國內外市場,形成了集纖維原材料制造、紡織制造、創意設計、服裝制造、服裝貿易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構建起“一基地三園區”(一基地,即高新區的防護紡織制品產業核心基地;三園區,即振安區紡織化學品園區、振興區功能紡織面料園區和東港市前陽服裝加工園區)的發展格局。
2013年,丹東防護紡織產業集群被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認定為遼寧省級重點產業集群;2014年,丹東高新區榮獲“遼寧省防護紡織制品名城”稱號;2015年,東港市前陽鎮成為遼寧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集散地;2016年,東港市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的“中國運動戶外服裝名城”稱號。2019年,丹東市紡織服裝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億元,生產服裝7688萬件,服裝加工能力1.1億件。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丹東市迅速建立起從無紡布、熔噴布、防護服面料到口罩、隔離衣、防護服的完整防護紡織產業鏈,防護紡織用品生產企業達到114家,35家企業成為國家級、省級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口罩、醫用防護服、隔離衣日產能分別突破100萬片、30萬件、100萬件,防護服產量占全省總量的80%左右,出口占全國的15%左右,一躍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防護服生產基地,為丹東打造國家級應急產業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次時裝周開幕式上,丹東市高新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確定為“國家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并被授予“中國防護紡織品名城”稱號。
“在獲得‘中國運動戶外服裝名城’稱號之后,丹東再獲‘中國防護紡織品名城’稱號,在行業中擁有兩張產業名片,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希望丹東能夠乘勢而上,在‘雙循環’下發力‘雙名片’,適應國內外需求端的變化,加強供給側的技術創新、信息化改造,產業鏈協同創新,優化產業布局,全面推進紡織服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重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貿促會會長徐迎新說,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國際競爭優勢顯著,同時又是重要的科技時尚綠色產業,具有較快實現產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良好基礎和巨大潛能。
“丹東曾是輝煌的輕紡名城,也是遼寧省重要的紡織基地之一。”遼寧省工信廳副廳長馮文勝表示,希望丹東充分利用基礎優勢和條件,把丹東時裝周辦成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展會,與大連服博會、葫蘆島泳博會一道,成為推進遼寧省紡織服裝行業產能升級、結構升級、品牌升級和時尚升級的重要載體,促進產業向“科技、綠色、時尚”轉變,把丹東打造成為運動健康時尚之城。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在防疫物資出口和市場需求復蘇帶動下,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及內銷情況逐月得到改善,內外循環相互支持的邊際改善十分明顯。1-10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達到2406億元,同比增長9.5%;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6%。
“為在后疫情時代持續穩定推進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出口增長動能,我分享3點建議:一是加強產品質量建設,不斷提高合規能力;二是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積極布局全球市場,不斷增強品牌影響力。”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茂春說道。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