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驥
質量是發展之基、轉型之要、立業之本,當前,青海省正處于沖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乘勢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抓好質量工作、提升質量水平,對于更好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六保”促“六穩”,奮力推進“一優兩高” 、建設“五個示范省”、培育“四種經濟形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受自然、地域、經濟等客觀因素影響,青海省經濟總量小,且大多數產品處于產業鏈末端和價值鏈低端,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質量競爭力不強,同時也面臨著環境容量不足、資源約束趨緊等現實問題,走傳統的數量擴張型路子既無優勢,也難以為繼。要在全國區域發展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彰顯新作為,就必須堅持以質為本、以質取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體系,下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堅定不移走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從4個維度深入推進“質量強省”戰略,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覺 果 攝
質量是國民素質的綜合表現。質量反映了企業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要提高思想認識,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決策部署,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價值導向,堅定不移走質量強國之路,以全面提升產品、工程、服務、環境四大質量為突破口,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為關鍵點,以過硬的質量推動經濟發展由“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為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全省質量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要堅持質量第一。要牢固樹立質量強國的理念,堅定不移推進標準化戰略,立足青海優勢,在鹽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現代生物、新興畜牧業等領域參與行業、國家、國際的標準制定,掌握更多的話語權,推動全省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質量競爭力,助力青海發展進入快車道。
要秉持效益為先。發揮好國內超大市場的優勢,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加把握好速度和質量的平衡,以質量提升對沖經濟增速的放緩,以高質量保障高產出、高效益、高水平,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要深化質量創新。面對經濟發展新趨勢,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用好科技這個有效杠桿,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要加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創新提供技術支撐,以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發展水平,讓質量和效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強音”。
質量是企業經營的主體責任。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立身之本,而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產品質量的責任主體,這就決定了企業是質量建設發展過程的領銜主角。
要強化質量意識。把質量工作擺在自身發展的戰略位置,進一步強化質量意識、法治意識、誠信意識,努力將誠實守信、追求卓越的質量精神轉化為企業的行為準則。通過強化質量意識,統一思想、增強自覺,推動企業在提質增效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全力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
要嚴格主體責任。建立企業質量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全面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落實企業質量主管人擔負起質量安全的直接責任,嚴格實施企業崗位質量規范與質量考核制度,實行質量安全“一票否決”。嚴格執行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及應急處理制度,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全面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要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和現代質量管理方法,廣泛開展質量改進、質量攻關、質量比對、質量風險分析、質量成本控制等質量活動,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切實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提升質量競爭力和制造業綜合指數,注重實體經濟發展,通過質量改進,生產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青海制造”。
要履行社會責任。強化以確保質量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建立健全履行社會責任的良性機制,踐行質量承諾,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最大化,不斷樹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群眾負責的良好形象,用責任詮釋企業擔當和使命,真正通過質量為經濟發展積蓄不竭動力。
質量是幸福生活的基本底線。質量安全是民生保障的基礎,也是推動共享發展必須牢牢守住的基本底線。
要增強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無禁區”的觀念,進一步完善政府質量安全監管機制,著力構筑政府統籌協調、部門依法監管、企業落實責任、社會共同監督的質量安全工作機制,不斷增強質量安全監控防范能力,真正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稱心、住得安心、行得舒心,讓更多的質量發展成果體現在民生改善上、展現在全面小康中。
要加大懲治力度。嚴格遵守國家質量方面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特別是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藥品安全、農產品、特種設備、重點消費品等領域的突出問題,要重拳出擊,鐵腕整治,真正實現對質量違法行為“零容忍”,堅決守住質量安全底線,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要突出監管重點。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監督抽查制度、風險監測體系,做到防范風險于未發、消除隱患于未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夯實部門監管責任,暢通質量投訴舉報渠道,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把質量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要創新管理方式。積極推進政府質量監管體制改革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加快完善事中事后和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體系,構建“放管服治”四位一體質量提升工作新格局;堅持放管結合,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消費誠信、社會誠信,讓誠實守信蔚然成風,失信悖德寸步難行,讓質量發展帶來更公正、更安全、更美好的“民生福利”。
質量是全體社會的共同責任。開展質量提升、推進質量強省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堅持齊抓共治,營造質量工作良好氛圍。
要完善工作機制。堅持把質量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要求,嚴格落實質量工作責任制,將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納入對地方政府目標考核體系,深化政府質量獎勵制度,切實把質量工作責任落實到位。
要凝聚工作合力。質量既是“產”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質量主管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所能、主動履職,持續加強質量基礎建設,發揮好質量工作“主力軍”作用,努力構建大質量、大監管格局,推動質量發展邁向新境界。
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宣傳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對高質量發展的宣傳,增強全社會的質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匠心價值、重視匠心人才的發展氛圍,全方位推介優質產品和服務。
要弘揚質量文化。注重發揮各類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弘揚企業家精神,倡導工匠精神,推動文化在質量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形成“人人都來監督質量、人人都來改進質量、人人都為質量建設作貢獻”的良好社會氛圍,讓質量發展成果在青藏高原處處繁花似錦、四季如春。
(作者系青海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