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質量興農之路
我國狠抓農產品質量提升質量安全水平穩中向好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農業產業發展,事關公眾身體健康。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走質量興農之路。”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二級巡視員董洪巖表示,這些年,我國一手抓農業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努力實現生產源頭可控;一手抓專項整治和執法監管,加強標準監測監管體系建設,實現了農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七年穩定在96%以上,2020上半年達到97.5%,比2001年提高30多個百分點,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能夠保持穩中向好發展的態勢,得益于以下具體措施。
狠抓責任落實,不斷推動各級政府提高重視程度。農業農村部開展國家農產品安全縣創建活動,引導各地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考核分數權重平均由2.5%提高到5.8%,質量安全由部門工作升級為政府行為,檢測、監管、執法能力全面提升。目前,我國已正式命名兩批共計318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平均每個縣監管人員數量由創建前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每年財政預算由不足30萬元增加到200多萬元。安全縣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達到99.3%,比創建前提高2個百分點,群眾滿意度達到90%,比創建前提高20個百分點。
強化過程管控,不斷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能力。目前,我國已制定農藥殘留國家標準7507項、獸藥殘留國家標準2561項,基本涵蓋主要農產品和主要農獸藥品種,農獸藥限量標準與CAC標準一致率超過90%;制定農業行業標準6416項,基本覆蓋主要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和農業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創建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和水產健康養殖場示范場1800多個,穩步發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登記總數達4.6萬個。
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圍繞突出問題隱患,農業農村部持續開展農藥及農藥殘留、瘦肉精、獸用抗生素等7大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打擊突出問題。近5年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1859.6萬人次,檢查生產企業1058萬家(次),查處問題13萬起,清理關閉生豬屠宰場4471個,嚴厲打擊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鏈條式質量安全問題。聯合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嚴打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行為。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出動監管執法人員119.7萬次,巡查檢查44.7萬次,檢查門店和企業數110萬家,查處問題1.7萬個,曝光案件數3050件。
強化風險防范,不斷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評估預警能力。農業農村部連續實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計劃,覆蓋31個省(區、市)298個大中城市、123個品種、130項指標。隨機確定抽樣地點和抽樣對象,加大“三前”抽樣比例,建立起覆蓋主要城市、產區和品種、參數的監測網絡。中央財政監測經費每年達到3個億,省級層面監測經費平均1600萬元。目前,我國共有部省地縣級質檢機構3293家,檢測人員3.2萬人。組織認定105家風險評估實驗室和148家風險評估實驗站,對糧油、蔬菜、畜禽、奶產品等重點食用農產品開展風險排查,組織開展農畜水產品中持久性環境污染物和雞蛋中農藥殘留專項評估,為解決公眾關注的突出問題提供技術支撐。
注重制度機制和體系隊伍建設,不斷夯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基礎。農業農村部積極推動修訂完成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管理條例,制修訂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監測管理辦法、檢測機構考核辦法、追溯管理辦法等多個部門規章。開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點,探索建立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的銜接機制。目前,全國2760個涉農縣均開展了試行工作,試行范圍內生產主體覆蓋率達到35%。建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近11萬家生產經營主體注冊使用,共生成追溯批次15萬條。
《中國質量報》【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部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