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朝軍
日前,廣州市15屆131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井蓋設施管理辦法》。《辦法》要求井蓋設施要與地面保持平順,不得突起、沉降;井蓋與基座的連接應當緊密、穩固,并具有防盜功能,確保行人、車輛通過時無異響、不移位、不損壞;井蓋和井座應當標明類別、功能和維護管理責任人名稱、報修電話,井座還應當標明編號等。《辦法》還規定,維護管理責任人發現井蓋缺損或收到信息后,應在6小時內更換、補缺或者修復;因作業條件限制,不能在6小時內完成的,應當在36小時內完成。
(據1月17日《南方都市報》)
省會城市的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小小的井蓋問題,而且專題審議通過《井蓋設施管理辦法》,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辦法》涵蓋井蓋管理的諸多方面,細化到井蓋的具體技術標準、管理細則,甚至把其更換、補缺或者修復的時限具體到幾個小時之內,個別人看來或許感覺管得過細甚至是小題大做了,但事實上絕非如此。
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井蓋是“小”,但從呵護市民腳底下安全、構建和諧安全社會公共環境的視角而言,民生事大。相對于民生領域,“一枝一葉總關情”,細節關愛更顯民生大善意。
城市下水道管網按照建設和管理要求,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個井蓋關聯,就像人的筋骨關節一樣。井蓋不僅僅是對地下設施和管網進行維護、檢修、檢測的重要窗口,更是關乎城市路面環境整體和諧的關鍵之處。
更為關鍵的是,井蓋雖小,但與之相關的事情卻不少。由于自然損壞、車輛碾壓、施工甚至被盜等,井蓋常常出現殘損丟失,導致地下管網重要關節處成了沒有遮掩的黑洞。如果維護不科學、不及時,輕則有礙觀瞻和影響城市文明形象,重則成為市民腳底下的安全隱患。井蓋雖小,但所系的不僅僅是物品本身,而是背后延伸影響到民生各個方面,如市容環境、道路通行安全、市民腳下的安全。更深層次而言,“小井蓋”所系的是市民對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環境的感受度和滿意度。
《中國質量報》【熱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