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近日,因“肉量”與廣告圖片不符,麥當勞推出的新品“金招牌肉夾饃”被吐槽上了熱搜。在麥當勞官方發布的產品海報圖上,肉夾饃的肉餡滿滿,非常扎實。但消費者通過網絡展示的實物圖片中,卻是兩片薄薄的饃片中夾了些許的肉醬。網友直言,這“簡直是現實版的賣家秀和買家秀”。面對質疑,麥當勞方面回應稱“以實物為準”,針對網友普遍反映的情況,需要一對一進行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麥當勞的這款肉夾饃,在不同店面實物是不相同的。在熱搜的跟帖中,有網友表示,自己買到的沒有那么夸張。此外,有媒體記者出于實證考慮,在線上購買了這款肉夾饃后表示,“雖不像之前網友吐槽的肉醬量那么少,也確實和圖片宣傳上的肉夾饃有明顯的出入”。
那么,作為一家國際連鎖快餐巨頭,麥當勞對于肉夾饃含肉量是否有規定克重?麥當勞客服表示,公司并沒有具體要求,肉夾饃里肉的克重需要咨詢門店。麥當勞門店方面則表示,產品是有“規格”要求的,但具體不方便透露,不滿意可以退貨。有門店店員則表示,盛肉醬有專門的勺子,以一勺子為一個肉夾饃里添加的標準肉醬量,但可能由于不同店員盛法之間的差異,導致肉夾饃里的肉醬量不一。
由此可見,麥當勞對肉夾饃中的肉醬量的規定并不清晰,這和麥當勞以標準化著稱的形象不相符。作為食品工業化的巨頭之一,麥當勞把食品快餐加工標準化的理念帶進了中國:薯條炸制時長,多1秒都不行;漢堡肉餅厚度誤差精確到0.1毫米以內,這也帶動了中國快餐行業的變化。如今在一款肉夾饃上,卻沒有具體要求,甚至導致貨不對板。
這種缺乏標準的做法,顯然給麥當勞的商譽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少消費者認為,麥當勞有虛假營銷的嫌疑。商家僅憑一句“以實物為準”免責的方式,于法于情都難以被接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不少網友表示,作為顧客,是被廣告圖片吸引才去消費的,實物和廣告出入過大,就是欺騙。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廣告宣傳與實物相差懸殊,甚至涉嫌虛假宣傳的話,不僅達不到營銷的目的,反而會對其口碑產生負面影響。商家在做好廣告宣傳的同時,還應加強管理,在做好產品細節上下功夫,這樣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中國質量報》【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