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聚焦汽車產業變革
提高創新能力 突破技術瓶頸
□ 本報記者 岳 倩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跌宕起伏。即便上半年車市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新能源車銷量大降,但得益于復工復產以來經濟逐步恢復,下半年整體車市快速反彈,新能源汽車銷量重回增長軌道,劃了一個超出此前預期的句號。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有哪些新變化,面臨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行業應如何應對挑戰,探索前行?針對這些問題,在近日線上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來自國內外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及相關企業的代表們深入討論,凝聚智慧,共議變革。
新能源汽車銷售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政策雙輪驅動,成為不少與會代表的共識。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從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市場和政策雙驅動的新階段。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也表示,2020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對私端大幅度突破的一年,這表明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向市場化驅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想要消費端自愿購買,還需要繼續努力。
目前,電動化、智能化已成為汽車產業重要發展方向,智能網聯汽車備受關注。然而,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車用芯片進口率超90%,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芯片過度依賴進口。2020年,受國際不確定因素影響,國家頻頻提及“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這讓我國汽車企業再一次清醒地認識到,要打破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對此,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是跨領域、跨行業融合發展的結果,為了加速關鍵產品的落地和質量提升,希望政府部門加大協同力度,共同促進行業的發展;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當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鼓勵主機廠和互聯網、軟件公司跨行業合作,聚焦軟件和安全,建立適應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測試、驗證、認證等一系列體系,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則結合中央對碳達峰、碳排放的部署提出,我國汽車電動化進程不應依據汽車產業發展狀況設定目標,應當轉向按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倒推到各個時間節點道路交通減碳排放的限值,再折算出汽車電動化應該占多少比例,并據此相應地規劃和推進清潔能源、智能電網、充電樁、加氣站等新基建,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著眼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論述。他表示,供需結構不匹配、盲目投資、無序發展等問題不容忽視,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決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等亂象,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汽車雖然擁有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但還面臨冬季性能受限、整車安全、大功率燃料電池缺乏等核心技術瓶頸問題,由此帶來的里程焦慮和安全焦慮,嚴重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和產業發展。
對此,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表示,針對當前北方地區出現的冬天續航里程“打五折”現象,將重點攻關全氣候動力電池技術,布局整車一體化智能高效熱管理技術;針對大眾普遍關心的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問題,重點攻關高安全動力電池技術和安全預警技術。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則從具體技術層面進行了闡述。他表示,不要指望換一種新電池后,所有的安全問題就徹底解決。安全都是相對的,都由安全技術來保障。電池熱安全問題本質上是電池自生熱連鎖反應引起的電池熱失控(溫度失控),重點要看本征安全、被動安全和主動安全3方面的安全保障技術。針對目前在業內引起熱議的新能源汽車實現1000公里續航話題,歐陽明高表示,電池材料創新要平衡比能量、壽命、快充、安全、成本等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標,近年來尚無大的突破。對此,廣汽埃安著眼硅負極電池的普及做出回應,表示受到電池總成本、消費者接受程度的影響,市場需求還存在不確定性,并提醒公眾“不能將技術實現和推廣普及混為一談”。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