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俗話說,糊涂做人,明白做事。這是一種人生哲學。事由人做,但人由事定,因而做事是第一位的。令人遺憾的是,兩者的關系常常被搞反,成了“做人精明,做事糊涂”。按這種錯位的人生哲學行世,會帶來很多問題。
其實,所謂“精明”,不過是為了一個“利”字,而所謂的“糊涂”,就是故意裝作不知“義”為何物。不久前,廣州市消委會、佛山市消委會和澳門消委會委托第三方對40個品牌的40款老人鞋產品進行比較試驗,結果顯示,9款老人鞋未能通過所有的安全指標測試。其中一款樣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聯苯胺嚴重超標。老人鞋生產經營廠商善打親情牌、孝心牌,以此抓住老人們的心,并提高產品身價。這一點他們非常明白,但要問自家的產品好不好,產品質量過不過關,就要裝糊涂了。做企業如做人。只為眼前的一點小利而弄虛作假,這糊涂裝得了一時,卻裝不了一世。一旦被識破,企業離關門就不遠了。
故意把事情做不明白的,還有一些教育培訓等預付式消費企業。中消協的消息顯示,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行業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沖擊,許多企業營收降低、客流量減少,教育培訓、運動健身等領域受影響尤為嚴重,各地不斷有商家關門停業的報道。由于此類機構多采取預付式消費經營模式,其關門停業往往意味著消費者預付的資金拿不回來,消費糾紛因此顯著增多。更為惡劣的是,有些無良商家明知自家經營困難將要關門,但還在搞促銷圈錢,讓消費者上當受騙。此類問題在預付式消費領域已經存在很久,但一直未能很好解決。如果說教育培訓、運動健身等經營者是裝糊涂,那么長期治理不好該領域的問題,則是真糊涂。顯然,要想讓企業商家不敢裝糊涂蒙人,首先相關監管部門得把政策法規整明白。其實,預付式消費領域的問題不難解決,只要讓企業商家在開業之初即交出一定數額的“預付”保證金即可。
政策法規搞明白了,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要讓包括企業、消費者等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都搞明白。若他們不明白,問題仍會出現。比如,有媒體報道某企業采購大量明膠,將其添加在所生產的一些產品中,引起了社會關注。許多消費者一聽“明膠”二字就非常緊張,容易將其與“非法添加”“有害健康”等字眼聯系起來。這可能是受曾經被熱炒的有關明膠的負面事件影響產生的副作用和后遺癥。事實上,按國家規定,食用明膠安全無害,在一些食品中是可以適量添加的。一些媒體和消費者對明膠一驚一乍,這是食品添加劑被妖魔化的又一個例證。而食品添加劑被妖魔化,看上去是社會上一些人沒搞明白,對其存在誤讀,實質上卻是相關部門宣傳沒做到位,在引導消費、塑造良好消費環境方面有所疏忽造成的。
當然,也有一些媒體在新聞報道上“一驚一乍”,并不是其真的就在某些事情上拎不清,而是太過急功近利而被“利”遮住眼,看事看走眼。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酒類、食用油、調味品、餐飲食品等8類食品968批次樣品進行抽檢,結果顯示,有18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包括一批次標稱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懷柔釀造廠生產的干醬產品。但通報指出,經市場監管部門核實,該不合格樣品并非六必居生產,而是假冒產品。不過,有媒體在報道此事時,并未細讀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全文,而是斷章取義,偏偏把知名度較高的六必居拿出來做標題,稱這家企業“產品不合格”,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很顯然,這家媒體是“標題黨”的推崇者,同時也是它的受害者。
事在人為。不管是企業、消費者還是政府部門,明白做事,事并不難,關鍵就看做事的人怎么“為”、以什么態度“為”了。
《中國質量報》【消費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