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 瑩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左手輕輕按在布料上,右手握緊那把450克重的大裁剪刀并保持穩定,均勻呼吸,下剪子。隨后,夜深人靜的房間里就響起了剪子與布料交割時發出的“咔嚓咔嚓”聲音,這聲音必須平穩而均勻。我圍著被臨時征用為裁剪臺的餐桌轉,東西南北一邊不落,每次移位時都趕緊做一兩次深呼吸。隨著剪刀發出最后一聲果斷的、清脆的金屬碰撞聲,我直起腰,長舒一口氣,從布料上移開琉璃鎮紙和據說是鑲嵌了一個昆蟲化石的石質鎮紙——在這里,它們是鎮布的,一塊毫無表情的長方形布料,有了人形——脖子、肩膀、胸圍、腰際線,當然,還可以有頭部、臀圍、身高,經過針線的穿引,它也將被浸染上生命的氣息、煙火的氣息。
毫不夸張地說,每一次裁剪一件新衣服,我都是這樣操作的。從一個裁剪“小白”到能夠為家人做新衣服過新年,半年時間,我竟有了一種神圣感,仿佛縫衣也成了自己的一種修行方式。
其實仔細想想,這種感覺一點不虛。
裁剪布料與我來講如站樁。下盤要穩、呼吸均勻、動作輕而有序,最重要的是,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不可有半點分心。縫紉如打坐。無論是用縫紉機縫衣還是手工縫衣,那更是修耐心的過程。如果不能做到氣定神閑、心靜如水,縫紉機縫出的線跡會如蛇行于沙地,手工縫衣的“懲罰”就更加立竿見影了——手指上不知會被針扎出多少個血花。
二三十歲的時候,工作忙、生活節奏快、心氣也極高,走路都是風風火火的,文章構思在路上、聯系被采訪人在路上……仿佛只有人在路上,才能抓住工作、生活甚至一切。但那時,心始終浮在半空中,靜下心來讀本書,難;腳踏實地地研究問題,難;慢條斯理地準備一餐美食,難;更別提做衣服了。
我買第一臺電動縫紉機是在30多歲的時候,也就是想給兒子改改褲邊,做個枕套床單之類的簡單活。可沒成想,看似簡單的操作,我始終不能完美地完成,不是布料裁剪歪了,就是縫紉的時候線跡亂得一塌糊涂。多次失敗以后,我很沮喪,心里暗忖,估計是沒這天分,于是羞愧地把縫紉機藏在儲藏間深處。
人說時間如雕刻刀,能夠塑造出一個全新的人。但我覺得,人生就是修行的過程,其中的種種磨難更像是打磨機,一點點打磨,由表及里,一次不行再來一次。直到你的心穩穩地落在身體里,直到你懂得了“修行”——自愿地、積極地、隨時隨地地打磨你的心靈和身體。
人生需要修行之心、修行之行。修行之后的人生會變得異常平和、積極、豁達和正氣凜然,也能開始做很多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思考,比如縫衣。
“修行”這個詞曾經讓人感覺很神秘。《辭海》的解釋的確很高深:佛教用以指依據經、律、論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學,以斷除煩惱,超脫生死輪回,達到涅槃。《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就平易了許多:“佛教徒或道教徒虔誠地學習教義,并照著教義去實行。”我更喜歡度娘(百度)的解釋:“修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但不管是哪種解釋,我們都能從中看到自律、磨礪和學習的影子。修行是積極地參與生活,用智慧解讀人生。
而能夠在生活中發現修行的方式則是更加美妙的一件事情。做一件美衣,烹飪一餐佳肴,臨摹一頁顏柳,煮一壺好茶,寫一篇美文,讀一本書,爬一座山……
人生的修行不一定要躲在深山、藏于廟宇,生活即是修行,生活處處可以修身養性。
《中國質量報》【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