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海金
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費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裝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夠抽到自己心儀的商品——時下,這種叫“盲盒”的消費非常火爆,有的消費者甚至到了“買買買”停不了手的地步。據統計,2019年國內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將突破百億元。如此大塊蛋糕也引得各行各業覬覦,眾多商家紛紛跨界加入競爭賽道。消費群體數量多,衍生產品多樣。盲盒的品類從最開始的動漫和影視作品的周邊、玩偶,逐漸擴大到現在的美妝、圖書、生鮮,甚至活體寵物等等,路數越來越寬,仿佛“萬物皆可盲盒”。
然而,任何市場發展早期都會伴生一些亂象,盲盒市場也不例外。隨著盲盒經濟在眾多領域與行業的延伸與開拓,盲盒自身存在的諸多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引發社會各界的擔憂。一方面,盲盒這種隨機化的體驗,讓不少年輕人因一念刺激選擇入坑,但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獵奇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另一方面,有的盲盒“掛羊頭賣狗肉”,賣假名牌、山寨品、二次銷售品以及“三無”產品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盲盒涉嫌誘導消費者,故意制造所謂的“限量”“隱藏”等噱頭進行饑餓營銷,誘導消費者一直買下去,甚至炒作投機二手交易市場。
據前不久鳳凰網《文化風向標》發布的一份調查,網友們認為盲盒存在的問題依次為:噱頭過大,產品本身缺乏實用性(30.17%);價格不合理,部分產品溢價嚴重(20.35%);讓消費者“上癮”,花費更多金錢(17.43%)等。2019年8月,天貓國際發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有20萬消費者一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兩萬元,甚至有消費者一年要耗資百萬元來購買盲盒。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盲盒的消費群體中,有不少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他們對市場風險的辨別能力相對較低,卻抱著集郵和獵奇的心態,不斷購買碰運氣,非常容易成為被收割、被套路的對象。
因此,強化對盲盒市場的監管與規范,已成當務之急。盲盒絕不可以盲買盲賣,更不應成為監管盲區。首先,針對利用盲盒違法經營等行為,相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清理和規范,積極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健康合法的市場秩序,保持該有的市場透明度和誠信力。其次,要強化經營者市場主體責任。不管盲盒穿上什么外衣,其基本屬性依舊是商品。因此,經營者必須承擔法定的質量擔保責任,確保商品的質量信息真實,不得做出虛假、夸大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保障消費者在知情的前提下購買。對于消費者而言,也要理性消費、量力而行,不應過分沉迷,切勿跟風與攀比,要盡量選擇信譽高、口碑好、售后服務完善的商家,注意索要和留存發票等購物票據。
唯有做到監管到位、商家自律和消費者理性,才能為盲盒找到最合適、最穩妥的打開方式,“盲盒熱”才能循著健康發展的軌道繼續“火”下去。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