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個方面推進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訪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局長白清元
□ 李 艷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是推進質量變革和效率變革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但是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著質量基礎設施薄弱、管理體制有待完善、與經濟發展現實需求脫節等問題,都需要加以解決。”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常委、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局長白清元日前在接受采訪時,重點介紹了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的提案之一《關于加快推動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白清元坦言,多年來,計量測試、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等第三方質量服務供給不足,服務機構“小散弱”問題一直存在,具有較強技術水平、品牌價值和公信力的知名機構不多,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對質量服務的共性要求。
就如何加快推動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白清元提出了4點建議。一是要把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列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構建穩定的中央、地方財政投入機制。二是要深度參與質量基礎設施的國際治理和合作共建,比如,堅持“產品出海、質量先行”,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共建共享質量基礎設施;積極主導制定與技術性貿易措施相關的國際規則和標準,穩步推進認證認可的國際互認,主動參與組建新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組織,發起國際標準新提案等。三是要著力提高我國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設立企業質量提升扶持基金,支持行業領軍企業聯合各類行業組織、產業聯盟,共同制定和推行先進質量標準,優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資質管理制度。四是要積極推進服務業和新經濟領域的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在商貿、旅游、養老、教育、體育、家政等服務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創新服務標準制定和質量測評的方法,構建完善包容審慎、寬松柔性、動態靈活的新經濟市場監管體系。
除了關注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白清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還就運用法治方法推進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解決預付式消費投訴問題,內蒙古沿黃重點輸沙區域生態治理,繼續實施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加強“直播帶貨”經營行為監管等,提出對策建議。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推進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們要認真謀劃,拿出實招來。”白清元表示,2021年,內蒙古市場監管部門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激活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秩序,強化公平競爭審查,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作出市場監管部門應有的貢獻。
《中國質量報》【兩會·市場監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