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彭 燮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準備了3份議案,其中有一份格外“接地氣”——建議運用智能技術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
據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以每年超過1000萬人的速度快速增長,到2025年60歲及以上人口或將突破3億人。相比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數量,我國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卻僅為11.2%。雷軍認為,我國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亟待解決,最直觀的一個例子就是,去年以來,很多老年人因為不會用“健康碼”而遭遇到買票難、就醫難、出行難。他建議,要全面提升智能技術、產品與服務的適老性,讓更多老年人更順利地融入數字生活。
雷軍就此提出了4點建議,其中之一就是建立智能技術適老化標準體系。他認為,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智能技術適老化標準體系,同類產品適老程度參差不齊,軟硬件產品適老化改造不同步、不匹配,嚴重影響老年人對智能產品的使用體驗。他建議有關部門制定智能技術適老標準的總體要求,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團體群策群力,共同建立專項標準體系。
雷軍還建議,盡快將推動老年人數字化服務納入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智能技術適老化的中長期目標規劃,明確重點建設方向和發展階段,加大配套資金投入,推動各級公共數字平臺及服務體系率先完成適老化改造。優先解決老年人網上預約、交通出行、智能掃碼等涉老高頻服務事項,推動老年人生活應用場景的適老化開發全面落地。鼓勵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重點引導老年人智能應用高頻領域相關企業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同時,健全法律法規,做好老年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工作。
雷軍呼吁,要推動智能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引導技術適老與智能家居、智慧社區、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新興業態融合發展,以產業引導為抓手,牽引智能技術適老化的應用推廣。例如,加強老年人智能家居數據與智慧社區數據的聯動,充分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快速響應主動需求,及時準確識別被動需求(例如,摔倒、火災、煤氣泄漏等),提升社區老年人幫扶服務的統籌與管理能力。
與此同時,雷軍還建議,要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助力智能技術適老化的宣傳推廣。智能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發展,既能提高老年人數字生活體驗,又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舉措,還有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深入開展。建議在智能技術適老化建設過程中,加大全社會的宣傳力度,鼓勵企業和公益團體有針對性地開發學習教程;鼓勵社區、村(居)委會、老年大學、老年協會等為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提供培訓和輔導;對在智能技術適老化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在加強智能技術建設和應用的同時,還要保留各項傳統服務手段和方式,做好老年人兜底保障工作。
《中國質量報》【兩會·企業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