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劉 強 記者 傅江平)近日,深圳梧桐山驚現致命的劇毒野生蘑菇“鵝膏”。深圳市食藥安辦獲悉后,立即向全市發出“通緝令”:促請全市各區和有關部門立即開展排查,盡快到各自然公園,比如梧桐山、大南山、塘朗山、鳳凰山、七娘山、筆架山、陽臺山、蓮花山公園等摸底,尋找野生毒蘑菇的蹤跡,并在公園出入口等顯眼位置向游客設置風險提示。
事情的起因是,深圳一位市民在梧桐山風景區踏青游玩,發現樹上長的蘑菇白白嫩嫩,就拍照問景區管理人員這是啥蘑菇,言外之意是:能吃嗎?
沒想到這把景區的人嚇了一跳,這白白的蘑菇正是鵝膏菌的一種,人稱“白毒傘蘑菇”。別看它長著一副人畜無害的鄰家“女孩”模樣,“穿鞋、戴帽、穿裙”,苗苗條條白白凈凈,卻是一種催命的毒物,其中所含的鵝膏毒肽對人的致死劑量是0.1mg/kg,1個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此菇,就可能被毒死。也因此,它號稱蘑菇界的“毒王”。2000年-2014年間,它在我國至少制造了25起慘案,致99人中毒,其中48人死亡。在云南德宏州,它還導致一家4口被“滅門”,包括兩名孩子。即便在深圳,毒蘑菇事件也曾發生過多起。
2020年3月的一天,深圳鹽田區的一家5口在爬梧桐山時,發現了一片白色的蘑菇,當即高興地摘了一堆回家煮湯。過了10個小時,兩位老人和女兒都開始惡心、上吐下瀉,緊急送到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已經造成嚴重的肝腎損害,全部進了ICU——他們吃的正是致命鵝膏“白毒傘”。除了“白毒傘”,深圳近年也有不少人因為誤食其他毒菇而倒下。2019年3月,深圳2名男子采食山上的蘑菇被撂倒;2018年5月,深圳沙井2名女子在鳳凰山采食野蘑菇中毒,其中一人不幸離世;2018年5月,深圳坪山一家5口吃了從炮臺山采回的小蘑菇,出現嘔吐、腹瀉等中毒癥狀;2011年3月,在石巖一家人力派遣公司上班的付女士等4名同事去福永鳳凰山爬山,途中采了一小袋“白色的蘑菇”回去食用,結果4個人全部中毒入院……可以說,吃蘑菇中毒的新聞,在深圳也經常性地“循環播放”。
由于已經有過前車之鑒,這次,深圳市食藥安辦對毒蘑菇進行緊急全市“大排查”,眼下正是春回大地時節,野蘑菇迎來密集生長期,市民在外出踏青時很容易與之相遇。這樣的緊急提醒,有助于阻止潛在的悲劇發生。
目前,深圳市公園和景區均已動員起來,不僅加派人手漫山遍野排查毒蘑菇,還通過宣傳欄、自媒體等方式告誡市民:第一,路邊的野菇不要采!不要用自己淺薄的認知來挑戰蘑菇的毒性,輕者看到滿世界的小精靈,重者英年早逝。
第二,路邊的野菇不要摸。不只是食用,摸也不要摸。蘑菇是一種真菌,毒蘑菇毒性強烈,撫摸過程中,極有可能會有有毒粉末沾在手上,從而進入傷口或者口腔,0.1mg就能致命,不是說說而已。
第三,路邊的野蘑菇不要吃!有人認為毒素本質是蛋白質,只要高溫烹飪就可以讓蛋白質變性,就能放心食用。但是這并不靠譜。本文中的主角鵝膏毒素就是一種化學結構穩定、耐高溫的毒,一般的烹飪方法根本不能破壞它的毒性。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