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從農田、車間到餐桌的全程監管
浙江省“浙食鏈”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 張 律 本報記者 曹吉根
3月15日,王女士在浙江杭州物美超市望江店選購牛奶時發現,瓶身上與以前相比多出一個二維碼,拿手機掃一掃后,就清楚地看到了牛奶的生產加工狀況、監督抽檢結果和合格證明、消毒證明等信息,不禁感嘆:“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居然能展示這么多產品信息,真讓人感到放心!”
令王女士感嘆的二維碼背后,是浙江省當天正式上線運行的“浙食鏈”系統。該系統全稱為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閉環管理系統,歸集了食品全過程生產流通交易數據,全面整合了原有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數字化協同應用,打造出食品安全“1266”全鏈條閉環管控體系:建立1個追溯鏈條,圍繞食品安全“從農田(車間)到餐桌閉環管理、從餐桌到農田(車間)溯源倒查”2個目標,構建“廠廠(場場)陽光、批批檢測,樣樣賦碼、件件掃碼,時時追溯、事事倒查”6個運用環節,實現“一碼統管、一庫集中、一鏈存證、一鍵追溯、一掃查詢、一體監管”6項功能。
該系統上線運行前經過近5個月的集中攻堅,以集成創新推動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貨查驗記錄全程電子化、食品追溯鏈條清晰化,所有應用場景功能都集中到了浙里辦、支付寶應用、微信小程序和浙政釘4個App端口和企業PC端、監管PC端輸出,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消費者、執法人員都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系統功能。這樣的運行模式以數字化改革實現了監管流程再造、系統性重塑和社會共治,讓消費者充分獲得知情權,讓生產經營主體提升管理水平,讓監管部門提升風險處置能力,標志著浙江省食品安全進入了從農田(車間)到餐桌全程監管的新階段。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劉璇介紹,對消費者通過掃描“浙食鏈”發現的在監督抽檢中被判定為不合格的產品,監管部門會召回該批次產品,并發出消費警示。若消費者遇到購買的食品出現質量瑕疵、采購票據丟失、商家不予賠償的情況,監管部門可追溯食品流通鏈路,鎖定出售商家。在生產流通企業食品流轉過程中,系統能提供人員管理、過程管控、出入庫登記、電子索證索票等數字化管理,減少紙質票證和檢測報告流轉。執法人員在日常監管過程中,可以掃“浙食鏈”追溯碼完成票證檢查、流通鏈路追溯以及食品安全風險處置等工作,實現了實時“一鍵追溯”,迅速精準定位問題企業及存量產品全量信息,并及時核查處置、發出預警。
不久前發生的嘉興車厘子、山東奶棗等核酸檢測陽性事件,無不凸顯出食品追溯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浙食鏈”系統的建設應用,是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整體智治、唯實唯先”現代政府,全面推進食品安全領域數字化改革的具體行動,有利于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加強食品安全源頭控制、快速有效處置食品安全風險、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增強公眾食品消費信心,對加快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從“事”到“治”“制”“智”的轉變,實現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建設應用“浙食鏈”系統已被浙江省政府列為2021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今年將實現浙江省內5000家以上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接入“浙食鏈”系統。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