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 鶴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是一句科幻常用梗,意思是遇到難以處理的問題時,借科學之名強行大開腦洞(蒙混過關)。
近年來,標稱“量子護膚”“量子面膜”的產品開始浮出水面,這些產品中博人眼球的“量子”真的靠譜嗎?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在央視“兩會夜話”欄目中當場打假,直言帶“量子”的護膚品肯定不好,僅僅是因為“量子比較時髦,大家都喜歡掛個名”而已。
事實上,不只是護膚產品喜歡掛“量子”的旗號,這一概念已套用到多種日常用品中。一些網購平臺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量子”產品,在無良商家的吹噓之下,無論什么產品,但凡加上“量子”二字,馬上變得神奇又神秘起來。量子水杯、量子鞋墊、量子磁力假睫毛、量子老花鏡,就連襪子都是集科技能量芯片和負氧離子于一身的,還有不少量子保健產品,有的甚至用“量子醫學”來拉大旗作虎皮。產品評論區,還有不少給出好評的。
在線下商店,也有不少消費者為“量子”產品交了“智商稅”。
去年某教育培訓機構宣稱,能運用“量子波動速讀”這項技能,讓學生用5分鐘看完10萬字左右的書籍。匪夷所思的是,這波神乎其神的操作一時間受到很多家長追捧。
“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就能讓很多病快速好起來,就連心臟病、腎衰竭、癌癥等很難治的病也都能快速好起來。”這是去年年底,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在揭秘“量子醫學產品”節目中報道的案例,重慶的李女士稱,當地某電子商務公司這樣的推銷騙光了她的退休金。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這些領域,量子技術暫時還沒有與日用品扯上關系。然而,從早前的“納米拖鞋”“強離子排毒儀”到現在的“量子”產品,這些用“高科技”概念包裝營銷的現象從未消失,甚至愈演愈烈,花樣迭出。
此類騙局之所以層出不窮,與公眾缺乏相關的科學知識有很大關系。公眾對量子科技不了解,甄別能力不高,容易受到“偽科學”的蠱惑。相關部門要加強科普,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靈活多樣的方式,發布權威的量子科研資訊和科普文章、漫畫等。同時,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活動,讓公眾了解最新科學進展,防止受到網上謠言的蒙騙。
終結“量子”產品騙局,更需要監管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讓“偽科技”產品再無立錐之地。對“偽科技”欺詐行為露頭就打,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要督促電商平臺嚴格把關,將涉嫌虛假宣傳的“量子”產品一律下架,從源頭凈化市場環境;要開展線上線下“飛檢”活動并增加頻次,防止不法商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中國質量報》【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