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為綠水青山貼“價簽”
深圳發布全球首個GEP核算制度體系
□ 劉 強 本報記者 傅江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何評估綠水青山的價值?怎樣衡量生態環境保護績效?深圳市先行先試、再傳捷報。3月23日,深圳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發布了全球首個GEP核算制度體系。GEP核算“1+3”制度體系以科學的統計方式,快速給綠水青山貼上“價格標簽”,將無價的生態系統各類功能“有價化”,讓人們更加直觀地認識生態系統的價值。據介紹,該體系已獲得聯合國、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普遍認可。
一直以來,談及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水平,人們往往習慣用GDP(國內生產總值)來作為衡量標準,而對于一地的生態系統,卻缺少統一的評估標準,GEP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出,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總量。
早在2014年,深圳市就以鹽田區為試點,在國內率先開展城市GEP核算,首次提出并建立了GDP和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工作機制。從2014年起,深圳市至少有8個區先后開展GEP核算探索。2019年,深圳市GEP核算工作被納入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意見》及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最近,深圳市完成了以GEP核算實施方案為統領,以技術規范、統計報表制度和自動核算平臺為支撐的“1+3”核算制度體系建設,這是全國第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體系。據介紹,該制度體系的具體內容主要是“四個一”。
一個統領——GEP核算實施方案。今年2月9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與統計、發改部門聯合出臺GEP核算實施方案(試行),明確了核算方法,要求每年核算結果于次年7月底前正式發布。
一項標準——GEP核算地方標準。今年2月23日,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發布了GEP核算技術規范。該技術規范與聯合國統計局生態系統核算(SEEA-EA)技術指南和國家GEP核算標準相銜接,是我國首個高度城市化地區的GEP核算技術規范。
一套報表——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去年10月12日,深圳市統計局批準實施了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2019年度),該報表是全國首份正式批準施行的GEP核算統計報表。
一個平臺——GEP自動核算平臺。去年8月,深圳市率先上線了GEP在線自動核算平臺,可實現數據在線填報和核算結果一鍵計算,極大地提高了核算效率和準確性。
今年2月,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的GEP核算技術規范,確立了GEP核算兩級指標體系及每項指標的技術參數和核算方法,其中一級指標3個,分別為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旅游服務;二級指標16個,包括農林牧漁產品、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和凈化空氣、旅游休閑服務等。發布會上,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軍表示:“這項標準的發布,是深圳近6年GEP核算工作的一個經驗總結,是提升城市生態系統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標準的出臺,使GEP核算過程更加透明化、清晰化、規范化,也使GEP核算有理可循、有據可依,可以科學衡量‘綠水青山’的價值,有助于推進深圳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實現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實現雙贏。”
據悉,深圳建立GEP核算體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部署的重要任務,更是深圳以先行示范標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