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方興未艾 智能化展現新機
教育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從娃娃抓起”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教育強國的建設過程中,教育裝備的質量至關重要。后疫情時代和“十四五”時期,我國的教育裝備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3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全國教育裝備行業年會暨教育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與會專業人士給出的答案是:夯實質量基礎,做好質量創新,打造質量品牌。
此次活動由中國工業合作協會主辦,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教育裝備產業分會及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教育裝備專業委員會承辦,旨在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有關部署,加快推進教育強國,更深層次地探索教育裝備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以及在未來學校變革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智能化數字化成新趨勢
“學校教育裝備配備有兩種取向,即從技術出發的設計制造與配備、從需求出發的設計制造與配備。”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艾倫在對新時期教育裝備產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時,將其定位為“三個新”——新理念、新技術、新應用。他表示,教育信息化的本質是教育裝備的信息技術化,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核心不在于事業發展而是產業發展。教育信息化的繼續發展是教育裝備的智能化,而智能教育裝備性能上表現出“渺無痕跡”,也就是操作極簡化;功能上表現出“智能涌現”,也就是設計系統化。
對于教育裝備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趨勢,企業有著更深的感受。“體育產業是一個融合了其他多個工業模塊的產業,人工智能、芯片、大數據等新技術都在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技術支撐,也促使體育產業不斷創新。學校的體育設施同樣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也要引進應用更多新材料,所以我們現在重點是提供從設計、制造到施工、維護等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服務,用專業和創新驅動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山東泰山體育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卞志勇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專訪時說。
新冠肺炎疫情對許多行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育裝備產業也不例外。“疫情帶來的挑戰是全民健康意識得到提升,機遇是需要更多更加安全健康的高質量產品與服務。學校的飲水健康因為疫情也更加受到重視。 這種情況對于我們這樣行業的龍頭企業和領先品牌來說,機遇大于挑戰。”在碧麗集團副總裁曾多看來,未來校園飲水設備的發展也是更加智能化,更好地滿足校園飲水對安全、健康的需求。“科技創新引領一直是我們企業發展的關鍵,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未來需要我們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出更多智能化產品。”她說。
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周敏透露,面對新的發展趨勢,佛山照明的應對措施就是不斷細分市場,包括開始專注教育照明市場。“自《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發布以來,教育裝備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趨勢更加顯著。”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發展中心原副主任劉詩海研究員說。
提升質量從標準抓起
活動現場,主辦方發布了5項團體標準,其中《中小學生校服分級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于2019年7月立項,2020年11月16日發布,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健康飲水惠民工程 項目申請和立項》等4項團體標準于2019年7月立項,2020年12月22日發布,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十四五’時期,教育裝備行業企業在努力提升自身實力的同時,要著眼于國家教育的真實需求;要有責任感,要把教育強國時刻牢記在心間,急國家之所急,做教育所必須。”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表示,教育裝備行業需要樹立標準意識,以標準引領行業發展,提升教育裝備質量治理能力,為全國大、中、小學校師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裝備和教學支持服務。
在艾倫看來,教育裝備質量體系分為教育裝備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其中產品質量包括安全、性能和功能質量。而教育裝備產品功能質量非常重要,它體現的是教育裝備的教學適用性。同樣,教育裝備的標準體系也包括學校配備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和服務質量標準。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教育裝備專業委員會、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教育裝備產業分會會長沈英琪指出,教育裝備行業目前已有的標準雖然能夠滿足部分需求,但是仍然存在標準的發展沒有跟上產品品類的發展、現代學校教育個性化與教育裝備標準化產生矛盾等問題。“分會將努力推動教育裝備標準發展,引領行業企業更好地使用標準武器,破解難題,提高效益,實現質量提升。”他說。
“《教育部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裝備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質量體系,要求采購裝備時要將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寫入招標文件和采購合同,確保裝備產品質量和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劉詩海建議,提升教育裝備質量的主要途徑是提升教育裝備的功能、性能,注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