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琦
根據《2019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國內有效專利實施率為55.4%,仍有大量專利沒有得到充分實施,研發投入損失、公共資源浪費現象不容忽視。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 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通知》提出,喚醒未充分實施的“沉睡專利”,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現在科技專利申請保護等方面已經日趨完善,但科技專利的轉化利用率卻并不高,沒有被及時有效利用的科技專利,就只代表一張專利證書。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一旦時機錯過,專利就可能被淘汰,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一方面是發明者的心血被束之高閣,成為無用功,發明熱情被逐漸消耗;另一方面則是中小企業苦求專利技術卻找不到門路。如何為兩者牽線搭橋,讓兩者順利對接,完成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華麗轉變,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為之助力。
首先,應盡快構建和完善專利公共服務平臺,在專利評估、專利維權、專利推廣、專利轉化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幫助,為企業尋找好的專利項目,讓發明者的發明專利不至于明珠蒙塵,真正在發明專利和企業間構架橋梁。
其次,應進一步完善建立科技專利申請、保護、應用、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讓發明者的心血獲得保護。“沉睡專利”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據2018年發布的《高校專利轉化現狀調查研究》,高校專利真正實現產業化的科技成果不足5%。有關方面應進一步建立以發明人為準的專利產權保護機制,有利于更好的激勵發明者熱情。
再者,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也應加大對專利技術的把關力度,提高專利技術的含金量,避免大量無效發明帶來專利泡沫,反而掩蓋了真正的“明珠”。
科技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而最關鍵的指標之一就是科技專利的發明量及轉換應用量。完善專利服務平臺,維護發明者權益,喚醒“沉睡專利”,能更好地激發發明者的創造熱情,同時也能讓企業找到核心競爭力,把專利變為財富,變為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應用和便利。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