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岳德亮
“大數據真的是幫了大忙,大大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工作量。”對于今年開通的“就業專列”減負成效,浙江省紹興市人力社保局人才綜合處副處長丁建云印象深刻。
通過社保數據庫信息比對顯示,貴州、四川、河南、湖南、安徽5省在紹興的參保人數最多,再結合流動人口的數據,紹興市最終選定這5個省作為“就業專列”主要開行方向。“原先我們要將相關信息逐條記錄,排定線路后還需要與企業和員工再確認,費時費力。現在鏈接‘淘崗網’企業報名通道,系統自動比對社保數據,準確無誤后排定線路直接出票。”丁建云說。
一直以來,在基層鄉鎮、街道,農村、社區,各種表單是基層負擔的痛點,數字化變革為此項減負提供了“利器”。
陳秋潔是杭州市拱墅區湖墅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工作人員,以前每月最頭痛的事就是高齡津貼的申報,要填寫11張報表,“有些報表數據有1000多條,稍有不慎就會出錯。”
而今,街道梳理了與該項工作相關的公安人口、殯葬、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金等4大類數據并接入平臺,打破數據壁壘,形成智慧平臺。如今,系統發放對象的相關數據實時更新,報表每月自動生成,高齡津貼錯發漏發的情況不復存在。
“數智”建設不僅助力基層減負,還大大提高了基層治理能力。
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目前有社工400多人,在過去治理模式下,平均每個社工每月要服務困難人員400多個,收集審批材料百項。
因為工作壓力大,前兩年該鎮社工流失近10%。西湖區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區紀委牽頭打造“民生直達”平臺,改“坐店等客、審核材料”為“主動推送、無需材料”,平均每天減輕社工工作時間約3小時。
在杭州市上城區、拱墅區等地,基層上報表格“最多錄一次”正在逐漸推行,一套具有數據采集、自動上報等功能的系統實現各類表單、套表和報表一鍵生成,從源頭解決了“多平臺”“多錄入”問題。
打開“最多錄一次”應用系統,一鍵下載數據,短短5分鐘,就能完成10張常規表格的報送。上城區湖濱街道東平巷社區黨委副書記駱雪雯說:“這樣的高效,以前無法想象。”
據了解,“無表格村社”建設,是湖州市基層減負的新探索之一。湖州市依托城市數字大腦,設計開發“村社通”系統,構建村(社)人員基礎信息庫,為村(社)治理提供大數據支撐。
南潯區南潯鎮增山社區工作人員葛振祥說:“去年的人口普查有了這個‘新武器’,變登記信息為核實信息,工作量大大減輕。”
當前,浙江省正在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大力開展“我為基層減負擔”活動。多位基層干部表示,全省自發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數字化改革能撬動為民辦實事理念、方法、機制持續優化,滴灌式精準服務逐步完善,助力“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迭代升級,促進為企業、群眾、基層解難題取得新成效。
《中國質量報》【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