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實驗室“搬”到農牧民家門口
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纖檢服務隊”深入農牧區辦實事解難題
□ 崔萬成 閆錫坤
這幾天,鄂爾多斯高原春寒料峭,而在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絨山羊分級組批和檢驗技術”培訓的課堂上,農牧民學習科學養殖知識的熱情卻格外高漲。來自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的專家王永強耐心細致地解答著農牧民群眾提出的問題。
“專家的講解很接地氣,不僅讓我們了解了很多羊絨檢驗的標準,而且還為我們傳授了不少科學養殖、科學釗絨、分選分級知識,為專家們精心周到的服務點贊。”牧民敖云達來激動地說。
“把纖檢知識送到農牧民心坎上、把實驗室‘搬’到農牧民家門口,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切實享受到質量紅利和黨的溫暖。”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主任王莉介紹說,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該中心堅持把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作為學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纖檢技術優勢,將檢驗服務向農牧區前移,積極派出“纖檢服務隊”深入自治區毛絨集中產區,開展“一站式、家門口”服務,贏得了農牧民廣泛贊譽。
鄂托克旗是內蒙古優質山羊絨產區。長期以來,阿爾巴斯型絨山羊以產絨細、纖維長、同質性好而得名。為保護阿爾巴斯型絨山羊品種,近年來,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積極在該地區推行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養殖模式,推廣絨山羊纖維細度免費監測,農牧民根據監測數據分群飼、釗絨、分級,既保護了當地優質絨山羊品種資源,又提升了養殖效益。
前不久,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纖檢技術服務隊來到該旗指導農牧民標準化養殖和羊絨分選分級。在牧民蘇雅拉圖家,纖檢技術人員鄒俊面對面講解羊絨分選分級的好處,并現場演示羊絨監測樣品的采集方法。“聽了專家的講解,我的心里更亮堂了,按照專家的方法搞科學養殖,相信我們牧民的日子會一天更比一天好。”蘇雅拉圖說。
“送技術、送服務、辦實事、解難題。”從鄂爾多斯市到阿拉善盟,從絨山羊養殖戶到羊絨制品生產加工企業,今年以來,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積極為農牧民提供絨山羊纖維細度免費動態監測服務,共監測絨山羊3萬余只;深入農牧區舉辦各類毛絨技術標準及標準化養殖知識講座兩場,培訓農牧民400余人次;為企業標準制定提供技術幫助,現場解決難題20余個。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