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大陸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過去20年間,我國老年人口占比增長了8.4個百分點,預計老年人口數量還會繼續增長。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基本國情。老年人口占比持續提升,將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和諸多挑戰,但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將促進“銀發經濟”發展,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至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規模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6萬億元,占GDP比例將從8%增至33%。我國因此也將成為全球“銀發經濟”潛力最大的國家。
老年人口對養老產品、養老服務有大量需求,這將為醫療、養護、健康等產業帶來發展機遇。隨著越來越多習慣于數字化生活的人口步入老年階段,以輔助機器人、無人駕駛、家庭監控等產品和服務為代表的智慧經濟,也將成為“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養老服務、養老醫療、老年文娛、養老金融、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等領域仍有較大供需缺口,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這些領域將成為“銀發經濟”發展的藍海。
不過,就目前情況看,國內適老產品和服務市場還存在不少問題,掣肘“銀發經濟”發展。最明顯的一個問題是有效供給不足。數據顯示,在“銀發經濟”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和地區,老年用品種類豐富,可達數萬種,如日本市場的老年用品有近4萬種,而我國老年用品制造業發展相對落后,市場產品種類僅有兩三千種,品類缺失現象嚴重。此外,老年用品及服務的質量水平也難如人意。中消協曾做過一項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以年齡劃分消費人群,在40后到00后的7個代際中,滿意度得分最低的為40后。他們對“消費供給”和“消費維權”兩方面最不滿意,顯示出老年人消費市場的供給不足,以及老年消費市場的維權困難。
由此可見,在適老產品和服務上,我國尚未達到老年群體對市場的合理消費預期。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老年人群體及適應其消費的市場關注度不夠。反映在產業市場領域,其表現就是老年用品和服務行業整體布局不合理,市場細分不足、定位模糊,企業規模較小,多處于分散型、自發型、盲目型發展的狀態。一位老年產業研究專家曾用“六無”來形容目前老年用品和服務行業發展的現狀——無權威行業標準、無專業行業分類、無知名品牌、無規模化生產基地、無成型商業渠道、無專業交易市場。
面對老年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及供需失衡問題,解決辦法其實并不難找。一方面,老齡產業發展處于初創階段,亟需建立政策制度體系,以需求為導向,聚焦重點消費品和旅游、健康、家政等服務消費,培育老齡產業重點領域;另一方面,相關企業應針對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差異性和多樣性,進行準確市場定位和精準市場細分,開發設計多樣化、個性化、人性化的適老產品和服務。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并從戰略高度對“銀發經濟”發展進行規劃。如,“十四五”規劃對養老服務進行了重點明確,提出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傳統服務保障措施,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更周全更貼心的服務”“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過去不起眼的產業正在壯大,過去不易進入的領域逐步放開。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都關注老年群體,企業和資本也向老年市場傾斜,“銀發經濟”一定會釋放出巨大活力,成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質量報》【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