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標準之筆”書寫富農新篇
河南省鹿邑縣推廣種植標準化提高農產品品質走上致富路
□ 楊新才 本報記者 孫中杰
日前,河南省鹿邑縣任集鄉冷莊村的張習敬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他今年種的約6.7公頃芹菜收成不賴,4月份穩穩地將100多萬元的收入裝進了自己的錢包。
張習敬是西芹種植的“老把式”,種植西芹近30年,是“鹿邑芹菜”種植帶頭人。在他的帶領下,多年來,全鄉西芹種植面積擴大到900多公頃,其中種植面積超過6.7公頃的種植戶有140多家,成立了100多個蔬菜專業合作社。芹菜種植實現了產銷一體化,邁向了產業化之路。任集鄉靠種植西芹走上了富裕之路,榮獲全國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四大西芹生產基地、豫東西芹第一鄉等稱號。
據任集鄉黨委書記劉偉介紹:“過去種芹菜全靠經驗,品質和產量不穩定,有賠有賺。自從引入標準化種植以來,不僅提高了產量,更重要的是保證了質量。‘鹿邑芹菜’成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單產平均收入穩定在萬元左右,種芹菜成了穩賺不賠的買賣。”
目前,“鹿邑芹菜”已經實現統一標準種植、統一標準銷售、統一使用地理標志標識的全程標準化生產模式,形成了在全國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
在鹿邑,依靠標準化種植走向致富路的不只任集一個鄉鎮,楊湖口鎮通過標準化發展蒲公英產業,同樣在富民強農的道路上邁開了堅實步伐。
據了解,楊湖口鎮種植的蒲公英,是鹿邑縣第二個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稱號的農產品。近年來,該鎮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鋪路、規范經營、抱團發展,大力發展蒲公英產業,成為鹿邑縣乃至豫東最大的蒲公英種植基地。
與西芹種植不同,蒲公英種植一開始就實行了全過程標準化。鹿邑縣市場監管部門制定了從播種、管理到收獲各階段的技術要點,印成小冊子,指導農民按照標準種植。之后,他們又結合蒲公英花的觀賞價值,將標準內容融入旅游元素,在盛花期舉辦“蒲公英花節”,吸引周邊游客前來觀花賞景,催生出當地的旅游業,興起數十個“農業觀光園”,還帶動了附近的農家樂生意。“沒想到,蒲公英種植會讓俺的生意這么好,一個月能掙兩萬多元錢。”該鎮李油坊村農家樂老板李有富談及此事,十分興奮。
標準化的引入,還讓該縣高集鄉種上了“搖錢樹”。“兩年前我種了約0.17公頃楸樹,現在已經掙了4萬多元。楸樹就是俺的‘搖錢樹’。”該鄉大宋村村民張聘禮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楸樹屬珍貴的優質用材樹種和名貴園林觀賞樹種,高集鄉2016年開始打造“楸樹之鄉”。5年來,通過標準化種植,高集鄉建立了16個楸樹種植合作社,形成種植面積超過1000多公頃的楸樹苗圃基地,培育洛楸、金絲楸等優良品種18個,楸樹苗銷往全國10余個省市區,年銷售收入達5000多萬元。同時,該鄉還在全鄉138條道路兩邊、26條河溝兩岸,栽種楸樹36萬余棵,綠化面積達333余公頃,不僅美化了鄉村,而且為高集鄉經濟社會發展建造了一座“綠色銀行”。2020年,高集鄉成功注冊“高集楸樹之鄉”商標。
鹿邑縣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曹玉娟告訴記者:“近年來,通過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不僅促進了特色農產品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農產品品質。農業標準化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的貢獻率逐年提升,為鹿邑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脫貧致富書寫了新的篇章。”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