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海金
兒童用品的安全問題,直接影響著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牽動著眾多家長的心。日前新華社報道,市場監管部門圍繞消費者投訴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號稱品牌兒童雪地靴,實際卻是“三無”產品;兒童手推車穩定性差、兒童學習椅安全性能不合格……
我國是兒童用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應當承認,近年來,兒童用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但在校園跑道、兒童玩具、學生文具、校服等方面的質量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兒童用品消費投訴舉報居高不下,且同步增長較快。據了解,今年以來,全國12315平臺共接到兒童用品投訴舉報5.16萬件,同比增長152%。如此觸目驚心的“高增長”背后,是亟待解決的兒童用品質量問題痼疾,輿論迫切要求切實加強兒童生活和學習用品的質量監管,夯實質量安全保障線。
對于兒童用品,在世界范圍內,往往通過立法給予“特別關照”。比如,繼2011年歐盟正式推行被稱為史上最嚴苛的玩具法規《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美國也開始實施有關兒童產品安全性的新規定。為了全方位保護兒童,我國也專門制定了相關法律條款、產品安全標準。相關部門從制定完善認證標準到加強產品抽查檢測,從落實產品召回到嚴把進口產品質量關,采取了大量有力舉措,合力守護兒童健康。
就標準而言,市場監管總局新修訂發布了嬰兒紙尿褲國家標準,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標準技術指標;我國玩具領域已建立了全新、完善的標準體系框架,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為保障廣大兒童佩戴口罩的需求,制定了兒童口罩技術規范國家標準……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目前我國已制定發布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玩具安全系列等嬰童用品相關國家標準120余項,其中強制性標準30項,較為全面地覆蓋了紡織服裝、童車、飲用器具等領域。
毋庸置疑,這些標準的實施,著力解決了百姓痛恨的產品質量安全痼疾,有效回應了“缺標準”“標準差”等百姓關切,有效規范了嬰童用品相關行業發展、支撐了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然而,法規、標準和制度都有了,為什么市場上還有這么多的問題用品?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地方對相關法規和標準執行不力,不能將假冒偽劣完全拒于市場流通環節之外;另一方面,對我國的超大型兒童用品市場來說,生產集中度不夠,導致商業投機性較強,生產銷售環節監管難。
給予兒童消費者特別的保護,最重要的是嚴格落實兒童用品安全標準,并充分發揮監管的作用。一方面,要在管理模式上“調結構、轉方式”,把觸角延伸至產前服務上,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問題產品”出生在監管的“空白地帶”;另一方面,多走走市場路線、群眾路線,在監管上形成合力、嚴把關口。此外,還要加大處罰力度,適當提高國內兒童用品的生產、銷售集中度,將執行安全標準的責任傳導到企業內部,有效降低執法成本。
《中國質量報》【熱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