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由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起草的《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日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有評論者認為,《條例》幾乎囊括了市場所有單用途預付卡經營活動,圍繞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構建起全流程監管閉環,有望壓制住商家的任性,堵住其打擦邊球的路徑。
《條例》被寄予厚望,主要在于其立法邏輯上抓住了最根本的東西——錢。《條例》提出,行業主管部門根據行業發展狀況及預收資金規模、涉眾程度、預付時限等因素,會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制定預付資金存管規則,確定納入預付資金存管的經營者范圍,明確存管比例、資金劃轉條件和周期等事項。簡單地講,就是把預付金的管理權交給第三方。管住了錢,也就拿捏住了商家的七寸,可以促其回到誠信經營的正確軌道上。
事實上,在今年初,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推出“朝陽預存寶”資金監管平臺,即是對《條例》這一規定的先行先試。商家通過“朝陽預存寶”平臺收取預付資金,并依托銀行進行資金監管。無論消費者預存多少費用,商家只能支配消費者已實際消費的額度,剩下的錢放在銀行賬戶中,商家不能隨意支配。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家惡意卷錢跑路風險,消費者也不必擔心商家將預付款挪作他用。
不過,對將預付款“封存”起來的做法,有人提出質疑:這樣消費者的權益確能得到更有效保障,但對商家而言,預付款被“管死”不能隨意用,那推行預付卡還有什么意義?眾所周知,商家搞預付消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經營,一方面可以回籠資金,更好地維持運轉;一方面可以擴大經營規模,拓展市場。如果所有資金都被嚴格管控,商家經營自主性或將會受到打擊,另外,基于預付費而提供給消費者的相關優惠,商家也可能會取消。
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在推行“朝陽預存寶”平臺監管模式之初,也曾考慮到商家可能會產生“圖什么”的疑慮,缺少加入平臺的積極性。然而,在推廣過程中,市場監管工作人員發現,一些行業頭部企業很重視自己的信譽,主動要求加入監管平臺。在這些企業看來,預付費領域確實存在諸多亂象,消費者的權益經常受到侵害,作為經營者,他們也希望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而信任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資金安全。如今由政府職能部門搭建起一個資金監管平臺,在為消費者提供資金安全保障的同時,也為入駐平臺商家作了重要的信譽背書。沒有了后顧之憂,消費者就可以放心消費,而商家也因此能夠招徠并留住更多的顧客。據媒體報道,“朝陽預存寶”平臺剛建立時,只有48家企業入駐,但到目前,入駐企業已達440多家。
當然,僅靠商家自覺入駐第三方資金監管平臺,覆蓋面畢竟有限,而要讓更多商家接受監管,還要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既然商家的要害是利,那么除了以利限之,還要以利導之。當商家有合理的資金需求時,則應當給予支持。為此,北京市有關部門給出這樣的解決方案:合作銀行會根據商戶的實際經營數據,提供一些無抵押的信用貸款來支持商戶經營。
不少推廣預付卡的商戶經營規模不大,是金融服務機構眼中“小門小戶”。在經營活動中,他們難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向消費者推廣預付卡,或許是他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進一步為小微企業降低融資門檻,是金融服務機構應有的社會責任。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與信貸服務得到精準對接,其經營狀況獲得專業評估,由預付卡引發的矛盾問題當會迎刃而解。
通過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發卡機構及商家多方努力,在所有利益相關者中間尋找到平穩點,制定出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法規制度,把預付卡搞活而不是讓它“卡”死,發揮其應有的市場作用,實現多贏,這才是最終追求。
《中國質量報》【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