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創歷史 質量上臺階
我國鋼鐵行業加速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6月21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的全國鋼鐵行業慶祝建黨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100年來,中國鋼鐵工業在黨的領導下篳路藍縷、砥礪前行。革命戰爭時期,作為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個鐵廠,故縣鐵廠于1948年1月10日煉出了第一爐鐵水,從此結束了解放區不能生產灰生鐵的歷史。
百年紅色鋼鐵路,從缺鐵少鋼到全球第一,中國建立起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鋼鐵生產體系;中國鋼鐵產品品種不斷增多,質量不斷提升,國家工業化、現代化所需鋼材實現了自給自足,促進了民生改善和社會發展。
中共北京市委原書記劉淇在給座談會發來的書面講話中表示,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我國鋼鐵工業實現了令人驚嘆的飛躍發展,從70年前的幾十萬噸鋼到現在的10億噸鋼,占世界總量的一半,這是非常令人自豪的成績。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給座談會發來的視頻講話中,回顧了中國鋼鐵工業100年來走過的偉大而艱辛的歷程。他表示,中國鋼鐵工業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之后解放了思想,采用了先進的技術和合理的工藝,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鋼鐵工業開始快速發展。現在,我們站在世界鋼鐵生產的第一線,各種指標也達到了世界第一線水平。
全聯冶金商會創會名譽會長趙喜子說,中國鋼鐵人的心中總是記得這樣幾個數字:“4916”,即1949年我國鋼產量達到16萬噸;“961”,即1996年鋼產量突破1億噸;“1351”,即“十三五”期間鋼產量突破10億噸。在他看來,這幾個數字非常形象地把幾代鋼鐵人為中國鋼鐵工業所作貢獻表達了出來。
100年來,從引進、吸收、創新,到集成創新、自主創新,中國鋼鐵技術裝備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躋身世界鋼鐵工業設計和設備制造、施工建設綜合能力最強國家行列。100年來,我國鋼鐵企業奮發圖強,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余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鋼鐵工業已建立起自主技術創新體系。
新時代,新作為。面向未來,徐匡迪直言中國鋼鐵工業面臨巨大的環境問題挑戰,鋼鐵工業發展仍然任重道遠。他表示,從現實來看,鋼鐵工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一個有效技術方案,就是從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大力發展短流程煉鋼。
所謂短流程主要是用廢鋼生產鋼產品,進行熔化和精煉,去掉了“還原”這一能耗最大的部分,碳排放量也隨之大減。長流程就是以鐵礦石加焦炭、石灰石進入高爐,煉出鐵水,進入轉爐煉成鋼水,再經過連鑄澆成鋼坯并成材。長流程煉鋼無論是碳排放還是能耗都非常高。目前,中國鋼鐵工業生產90%靠長流程,而美國等國家鋼鐵生產中長流程只占30%,70%都是短流程。
徐匡迪表示,中國到本世紀中葉也會出現大量廢鋼積蓄,比如報廢汽車已經成為廢鋼的重要來源之一。不久的將來,我國也會出現像美國一樣對廢舊汽車進行回收、解體、打包的企業,它們把汽車廢鋼變成可使用的成型廢鋼,然后交給鋼鐵企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輪值會長,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沈彬表示:“未來,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發展效率問題,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發展底線問題,以及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問題,需要接續奮斗的我們給出答案。全行業要聚焦全面提升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這一根本任務,堅持加速推進綠色發展和智能制造兩大發展主題,著重解決控產能擴張、促產業集中、保資源安全三大行業痛點,持續推進國際化進程,堅定不移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中國鋼鐵工業要傳承百年紅色基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把我國建成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要特征的鋼鐵強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說,完成使命需要堅定不移地加強黨的領導,走好創新發展之路,推進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發展智能制造,堅持嚴控產能,持續優化和改善產業布局,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質量報》【質量提升行動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