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在這里賡續
——走進陜西照金感受老根據地人民創造幸福生活
紅色紀念地——陜西照金照金,一塊英雄的土地。這里,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成立了陜甘寧邊特委和陜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創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這里積累的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經驗,為革命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圖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本報記者 王惜純 攝
照金,一部紅色的傳奇。從建立根據地到短暫淪陷,再到全面奪回,這里傳頌著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故事,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畫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本報記者 劉 佳 王 梅 王惜純
“日照錦衣,遍地似金。”這句描繪陜西銅川西北部一處古要塞之地的詩句,為這里贏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照金。
這里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在中共陜西地方組織領導下,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共產黨人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1933年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長征途中,毛澤東等領導得知陜甘地區有紅軍以及相當大的根據地消息,決定把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作為長征的最終落腳點。
這里也是八路軍抗日出發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這塊根據地又成為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里還曾是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蓬勃發展之際,陜北的武裝斗爭也迅猛開展起來,中共陜北特委領導建立了紅軍、游擊隊和廣泛的基層政權;1935年2月,中共陜甘邊特委與陜北特委召開聯席會議,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統一領導兩個根據地黨和軍隊。隨著一系列反“圍剿”斗爭的勝利,占有廣大地域的西北革命根據地完全鞏固,成為當時碩果僅存的根據地。
照金是一本紅色大書,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滋養著一代代后人。
6月17日,中國質量報記者一行走進照金鎮進入照金村,追尋先烈足跡,感悟紅色情懷。
紅色基因 滲透血脈
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記者看到,這里簡樸大氣。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3位根據地創建者的雕像矗立在紀念館前乳白色的基座上,引人注目;不遠處,陜甘邊革命烈士紀念碑立于山頂,被青松翠柏環繞。
在1933主題廣場,小橋流水,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圖案各異的青灰色地磚鋪設而成的道路古樸干凈;紅色記憶主題餐廳、印象市集、冰雪小鎮酒吧等各具特色的商鋪,透露著現代氣息。
照金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崔保升介紹說,2012年,這里全面啟動照金紅色小鎮的開發建設工作,確定了“紅色是旗幟,產業是支撐,民生是根本”照金老區城鎮化轉型發展思路,目的是要“挖掘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富裕當地百姓”。時隔一年,這里建成了全國第一個紅色旅游小鎮。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正在陜西照金村紅色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照金村集團)展覽室參觀時,伴隨著有力的步伐,門外嘹亮的歌聲由遠及近。
一路唱歌的年輕人叫南鵬,是照金村集團農旅項目部負責人,也是該集團所屬服裝廠的負責人。
“這支歌給人力量和希望,提神、提氣。”意外地被記者叫住時,南鵬笑著說,作為照金人很自豪,很驕傲。自豪的是,出生在革命根據地,從小受到革命傳統熏陶,正能量滿滿;驕傲的是,靠自立奮斗,家鄉的產業發展越來越好。
“我爺爺是當時紅二十六軍民兵隊員,1942年入黨的老黨員。爺爺骨子里的黨員風范,令我記憶很深。”南鵬告訴記者,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爺爺90歲,當時照金村的生活只能算過得去,爺爺卻拿出了積攢多年的200元,作為特殊黨費上交,支援災區;爺爺在世時,還常常會念叨,要自強自立,靠勞動掙錢踏實。
據介紹,經過兩年打拼,照金村集團所屬的服裝廠,年銷售額由剛成立時的50萬元,增長到現在的200萬元。“雖然廠子規模小,但我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做強質量、做優服務,贏得了口碑。前不久,我們的樣品還被甲方誤認為是國內一家知名服裝廠的樣品。因為質量過硬,順理成章贏得了訂單。”
照金,成為創業的熱土
“村民變居民,村莊變景區,家家水電暖氣訊俱全。”前不久出任照金村集團董事長的照金村村支書南民政介紹說,2012年,照金紅色小鎮開發建設之初,由照金村委會和當地村民入股成立了照金村集團,通過股份化形式、市場化運作,成立了涉及物業服務、景區運營、生態農業、園林綠化等業務的8家子公司。開發建設土地流轉后,村集體蓋起了商鋪提供給村民經營,效益越來越好。但最根本的變化,還是人的觀念。
“我們見面的口頭禪都是‘上班去?’ ‘今天開業了沒有?’”穿著時尚的杜星,一點看不出是照金村土生土長的農家女,她樂呵呵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家鄉一點也不比大城市差,我有不少同學經常到照金參觀學習,說是向我取經呢!”
2013年底,在外地上大學的杜星回到家鄉實習,看到家鄉的變化后,決定回鄉工作。現在,杜星已經是照金村集團物業客服主管。
杜星表示,由于照金的工作、創業機會很多,人們在村里就能安居樂業,年輕人已經很少外出打工。
為了搭建老區群眾就業創業平臺,這里成立的照金脫貧技能培訓學校,輻射到了周邊鄉村,免費為村民進行廚師、手工工藝制作等技能培訓,人人有技能,人人在上班,人人能創業。
山里的大集團,成了村民的新靠山。村民們依靠股份、工資、土地流轉、創業和商鋪租金的收入,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照金村集團自成立以來,已連續8年進行分紅,總金額超過500萬元。2020年,照金村人均純收入175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新農村。
現在的照金村集團,是照金標準化創業中心,還是陜西省統籌城鄉就業創業示范基地、陜西省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照金,已經成為創業的熱土。
“自立才能借力,幸福就是財富,靠雙手致富才讓人羨慕。政府提供了這么多就業、創業的機會,每天工作生活都非常充實。利用節假日休息,自己到滑雪場賣滑雪裝備,也能多掙錢。”已經升任照金村集團安保部主管的郭鑫,很難再讓人把他與10年前曾因打架上了當地報紙的年輕人聯系起來。
“我一言一行都代表照金人的形象,干的每件事都體現照金的品質。”3年前,郭鑫自學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習行政管理,去年拿到了大專文憑。他說:“要維護好照金品牌,就要做好服務,就得提高能力,這也是我提高學歷的初衷。”
信五奎是照金鎮尖坪村村民,連續5年堅持種蘑菇,成了當地最大的蘑菇種植戶。“照金環境好,家家喝上自來水,通了天然氣、有了暖氣。現在的照金可以用‘夜不閉戶’來形容,政府也很給力,前一陣子辦照只用了幾分鐘就完成了。我現在的夢想就是種好蘑菇,多掙錢。”信五奎說。
打造照金品牌,提升服務質量,照金村集團采取了不少措施。
照金村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衛振哲告訴記者,集團成立之初,就提出要以人為本,讓照金成為百姓創業的“洼地”、政府服務的“高地”、群眾就業的“福地”的構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堅持做品牌,目前企業已通過了ISO9000、ISO14000認證、OHSAS18000認證,2018年成為首批銅川市質量獎獲獎企業。做強品牌,需要科學方法,市場監管部門不論在促進市場主體發展,還是在品牌打造上,都給予了很多指導和幫助。
樹立響當當的照金品牌
近幾年,銅川市政府下大氣力服務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建設,出臺《關于加快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在照金舉辦了第五屆陜甘邊紅色旅游聯盟城市年會暨西北革命紅色旅游聯盟成立大會。
“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即民生,紅色永遠代表著共產黨人為民生改善的不懈努力。”銅川市副市長劉麗告訴記者,政府要想辦法、出政策,提供好的服務,讓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這個革命老區發展得更好,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的熱土。
銅川市市場監管局局長田衛東說,銅川市場監管人始終用心用情服務,扎扎實實履行監管職能,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耀州區市場監管局照金監管所設在照金鎮鎮政府,所里就兩位同志——所長劉衛寧和監管人員張干。
“先種莊稼后起苗。市場發展起來了,一定要好好規范。”劉衛寧告訴記者,2018年到現在,全鎮市場主體增加了30%以上,鎮區店鋪達到215戶,其中餐飲店49戶。
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讓劉衛寧他們更操心了,特別要隨時隨地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盒飯是銅川哪個餐館提供?你們是哪個學校的?……”在薛家寨,看到前來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學生們正在吃盒飯,張干立即上前詢問起來。他告訴記者:“放心不下,了解清楚成為職業習慣了。”
“我們對餐飲、食品經營門店極其重視,營業前都要提前介入。門店的菜池、消毒柜、操作間、座椅擺放以及人員衛生健康情況等,都要一一進行規范。”劉衛寧說。
提到照金餐飲業的變化,衛振哲也很有感觸:“現在每個餐飲店都自己統一服裝,人員注重衛生,店面干凈整潔,業主的質量意識也在提高,他們經常主動向監管部門詢問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近幾年,銅川市市場監管局打出了幫助革命老區根據地“提質量、樹品牌”的一套組合拳——指導照金村集團制定了《物業服務標準化手冊》《照金景區標準化服務規范手冊》等9項企業標準;建立了《紅色旅游景區服務標準規范》,啟動陜西省旅游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創建;鼓勵照金村集團積極參加中小微企業認證體系建設;拿出25萬元幫扶資金支持照金品牌創建;發揮知識產權帶動作用,幫助銅川澳鹿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申請著名商標,并給予10萬元獎勵;支持照金扶貧工廠發展,加強產品質量監管,幫助企業做好校服生產備案等工作。
田衛東表示,銅川市市場監管局仍將發揮職能作用,按照陜西省市場監管局的安排部署,加大對照金革命老區的幫扶力度,實施質量標準提升工程,開展國家、省級旅游景區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推動品牌帶動戰略,助推照金革命老區全面發展。在知識產權等方面進行具體幫扶,在優化營商環境、企業開辦、證照辦理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市場監管部門將盡心盡力支持照金老區發展,讓照金革命老區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國質量報》【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