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肖 林 謝 佼
從成都平原沿岷江、梭磨河北上川西北高原,海拔逐漸升高至3300多米,沿途群眾種植的各種蔬菜依然是青翠欲滴。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米,種植面積猛增至1.87萬余公頃,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不但讓高原群眾吃上了時令蔬菜,更讓群眾增收致富有了新途徑。
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海拔2600米,過去主要種植土豆、玉米。如今村民哈爾甲家的承包地種上了蔬菜,全村50多公頃地有20多公頃種上了辣椒、萵筍、豆角、番茄。
若爾蓋縣求吉鄉下黃寨村海拔近3000米,藏族群眾仁在秀過去從事木材加工,森林禁伐后他嘗試栽果樹、種蔬菜。“海拔高,種果樹沒成功,蔬菜試驗田也只有很少一點地。”仁在秀說,在農技人員指導下他反復鉆研,掌握了“穴盤育苗”等農業技術,研發申請了“高原地膜打孔機”專利,率先在當地種上雙季蔬菜,帶動一大批鄉鄰種菜。如今仁在秀種了2.7公頃花菜、蓮花白、萵筍,去年盈利40萬元。
海拔3300多米的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基地,梭磨河峽谷間幾十公頃連片萵筍地蔚為壯觀。晨霧還未散去,過了梭磨河上的索橋,在一塊萵筍地里,40多人在收割。“以前路不好,遇上堵車菜就爛了,現在有了蓉昌高速,凌晨4時下地收割,上午發運,中午就能把菜運到成都。每公頃萵筍產量9萬公斤,村里鄉親們互相幫忙收割。”種植戶陳沖掰斷一根萵筍遞給記者,“你看,皮薄、肉厚、葉子青,涼拌吃起來嘎嘣脆。”
“別說是青菜,我們這原來土豆產量也不高。”加當村黨支部書記吳先勇說。農業部門先在汶川等低海拔地區試種萵筍,后來種到平均海拔2500米的馬爾康,最后把經驗復制到刷經寺鎮,現在規模上來了,農技人員經常來教村民“提質增效”:禁用高殘留農藥,施生物有機肥,推廣殺蟲燈、黏蟲板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高山蔬菜生長期長、品質好,且錯季上市,10多年前有商販到低海拔的干熱河谷用大米換菜,但當時阿壩州全州蔬菜種植只有幾百公頃。阿壩州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茍俊說:“隨著交通改善、農技普及,特別是脫貧攻堅以來灌溉等農業基礎設施有了大幅改善,‘凈土阿壩’區域品牌下的高山蔬菜越種越高,也越種越好,全州蔬菜產值已占種植業總產值的21%。”
《中國質量報》【勞動創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