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食品安全風險零容忍”
——記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監督管理科科長陳佳琳
□ 本報記者 霍一夫
“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風險,但我們必須對食品安全風險零容忍。”這是全國食品安全先進個人、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監督管理科科長陳佳琳的“方法論”。
蔬菜洗干凈了嗎?調料用的是什么牌子?這一陣子,上海市普陀區的網紅食品店有點兒緊張。“930私房菜是我們這塊兒的網紅店,想去看看他們的后廚干不干凈。頤和敬老院是一個有150多張床位的大型養老院,那里老人的食品安全嗎?”近日,應志愿者們的要求,普陀區市場監管局決定派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一起前往930私房菜和頤和敬老院檢查,并將整個檢查過程全程直播。
“我們就是要將食品安全風險和日常監管放在陽光下,接受百姓的監督。”陳佳琳通過直播餐飲后廚的檢查過程,邀請來自學校、社區的食品安全志愿者和監管人員一起進行“職業體驗”,讓更多人近距離了解食品安全知識。一次直播引來了3725人次進入直播間提問,這不僅是普陀區市場監管局引導百姓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一次全新嘗試,也是餐飲單位發揮主體責任提升餐飲食品安全質量,居民深入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發揮食品安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實踐。
2017年,陳佳琳在上海市普陀區長風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轄區內發生了一起食品經營者超范圍經營并造成消費者食物中毒的案件,當事人自知違法后果嚴重,不配合監管部門工作,案件調查面臨重重阻礙。陳佳琳和同事們對投訴市民提供的消費憑證和當事人的餐飲經營行為進行了認真的排查梳理,最終不僅查清當事人違法經營的相關事實,還發現了上游企業的違法行為,為根源性調查提供了事實依據。因社會影響較大,涉案企業受到了罰款140萬元并停業整頓一個月的處罰。
涉案企業受到了嚴厲處罰,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以案說法。在食品安全領域,事前預防比事后彌補更為重要。如何進一步提高公眾的防范風險意識,營造社會參與食安工作的氛圍?陳佳琳更加堅定了推動食品安全領域行政監管、企業自律、社會監督三方聯動的信心。在基層監管所工作的那些年,她無數次地進社區、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工地、進農貿市場開展宣傳服務工作,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認真組織快檢每一件食品,精心準備每一次宣傳講座。
從食品安全標準化監管到突發事件調查,從事18年食品藥品一線監管工作的陳佳琳,有著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監管經驗。2018年,第一屆中國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陳佳琳和團隊成員提前半個月就開始在外賓入住的酒店開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從供應商到從業人員審核,從早餐到茶歇、午餐、下午茶、晚餐再到夜宵,每一餐的后廚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單日工作時長都在12小時以上,就是為了確保2000余人次的用餐安全。
2019年6月,陳佳琳調任普陀區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監管科科長。為了提高安全監管有效性,她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陳佳琳沉著冷靜,帶領團隊和技術單位僅用3天時間就開發出普陀區食品從業人員疫情防控小程序,為食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和人員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手段。在疫情防控期間,普陀區市場監管局從制度建設、人員管理、場所衛生、原料采購、加工操作、供餐用餐、食品配送7個方面入手,督促食品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確保餐飲單位防控措施、食品安全和復工復業3方面落實到位。
伊特安食品公司是一家主營生產日式料理湯料的食品生產企業,生產配送范圍遍及全市20余家連鎖餐飲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面臨豬骨等原料不足的問題。獲悉情況后,陳佳琳在局領導的帶領下主動聯系區內大型賣場,以最快速度爭取到賣場的積極響應,促成企業間合作,打通關鍵供應鏈,幫助企業恢復產能。
為了幫扶企業盡快復工復業,她帶領團隊到餐飲企業,就消毒、預約、分散就餐、提供公筷公勺等措施進行指導,還為復工企業員工就餐問題出謀劃策。協調復工企業與附近的餐飲單位合作,采取集中打包送餐和餐車配送等方式,解決復工企業用餐難問題。為食品企業送去服務“暖心湯”,為復工企業送去“便當盒”。陳佳琳用真心真情解決企業的困難,在普陀整個食品行業傳為佳話。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陳佳琳帶領團隊又探索建立了普陀區“互聯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該平臺不僅能對食品經營商戶的信息進行整合,還可以通過算法取代人力,捕捉后廚不規范操作,實現動態監管、問題糾偏、食安科普和辟謠等多種功能。
同時,她還帶領團隊開展“智慧溯源”課題研究,將“智慧溯源”作為發現食安風險的新手段,以延伸監管觸角。
在2019和2020年度上海全市食品安全考核中,普陀區取得了全市第一的歷史最好成績。市民食品安全狀況滿意度逐年提高,市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知曉度位列全市第二。今年,陳佳琳被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表彰為全國食品安全先進個人。
《中國質量報》【“全國食安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風采”系列報道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