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 偉
開學在即,文具銷售迎來旺季。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文具盲盒”成為中小學生的新寵。這些針對中小學生群體的盲盒產品,以不確定性為賣點,印著“打開有驚喜”“內含隱藏款”等字眼,引導學生購買。除此之外,流沙筆袋、扭蛋橡皮等“玩具化文具”也獲得了學生群體的青睞。
(據8月27日《光明日報》)
當文具搭上“盲盒”的車,真的是驚喜嗎?據相關報道,“文具盲盒”的橫空出世,讓買筆都變得上癮。“一直買買買,終于把筆的樣式湊齊了”“錦鯉盲盒好看,開到兩個藍色,沒開到紅色有點失望”“買4支筆,樣式重復了3支”……有學生反復購買只為抽到隱藏款文具,甚至有學生把逛文具店的樂趣變成了抽“文具盲盒”,這是把盲盒“賭博”的氣質拿捏得死死的。
抽盲盒上癮是一方面,“文具盲盒”自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很多“文具盲盒”存在價格虛高的問題,筆、本子、橡皮等各類文具,套上花花綠綠的“外衣”,搖身一變成為“文具盲盒”,價格至少能翻3至5倍。價格高了,但這些文具往往粗制濫造,其中不乏沒有生產日期、質量合格證、生產廠家的“三無”產品,甚至影響孩子的健康。這所謂的“驚喜盒”帶來的很有可能是“驚嚇”。
然而,“文具盲盒”的套路之深也有點防不勝防。趕上開學季,買文具是基本操作,而包裝上印的是深受孩子喜愛的動漫形象,盒子里裝的是日常學習的必需品,售賣地址是學校附近的文具店,“文具盲盒”可以說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商家們有著精準的目標人群定位,利用盲盒本身的隨機性和信息不對稱性激發青少年的“賭博”心理,進而掏空他們的零花錢。
“文具盲盒”的潛在危害才是最可怕的。購買“文具盲盒”很可能引發學生們的攀比心理。買盲盒對他們來說,不僅是好奇心,還有從眾心。如果一個班級的同學都有了,就自己沒有,很有可能造成“個體不適”,還會帶偏消費觀念。此外,這些盲盒并不實用,更多的是介于玩具和文具之間,容易分散孩子上課時的注意力。
明知“文具盲盒”不靠譜,那就得引導孩子們避坑。一是不準這類文具進入校園,從源頭上做減法,讓孩子少接觸、買不到。二是加強市場監管,從廣告價格、質量等方面對“文具盲盒”行業進行規范。三是家長教會孩子理性消費,與孩子多算算經濟賬,引導他們理性選擇、警惕上癮。
《中國質量報》【熱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