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鄭建玲
人物簡介:陳渭,1935年6月出生在江蘇宜興;1954年到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機械系學習,1958年畢業;1956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從寧夏科委調入市場監管領域工作;1996年從原國家技術監督局標準化司副司長一職上退休。本報記者 李 濱 攝
與陳渭老人的見面約在他的家中。“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很自豪。作為一名有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此時我想用3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那就是:聽黨的話,按照黨的要求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雖然已有86歲高齡,但老人精神矍鑠,思維清晰,提及過往工作生活經歷有條有理。
“這是1983年7月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勞動人事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給我頒發的榮譽證書,以表彰我20年扎根少數民族地區從事科技工作的經歷。”老人指著一張泛黃的證書笑著對記者說,“這也是我積極踐行‘聽黨的話’的具體表現”。
從江蘇到寧夏
1935年出生在江蘇宜興的陳渭,于1954年到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機械系求學,憑借在校期間的優秀表現,于1956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10月陳渭大學畢業時,正值國家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雖然當時中央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不少干部到寧夏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但仍面臨著人員不夠的難題。為解燃眉之急,中央決定從部分高校分配部分應屆畢業生到寧夏工作,南京工學院位列其中。
“寧夏是少數民族地區,當時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特別缺水,沒有多少學生愿意去。面對這種情況,學校領導找到我說:‘你是黨員,你帶頭去。’我當時未有一點猶豫,就和另外3個同學走進了寧夏。”說起60多年前的往事,陳渭頗為感慨。當年分配到寧夏科委工作的他,克服生活中的種種不適,常年深入工廠車間以及內地科研院校,為解決當地工廠生產鏈不配套和技術不到位問題盡心盡力履職。這樣一干就是20年。
從科技戰線到計量工作
1978年,陳渭從寧夏科委調入國家計量總局(1982年5月改為國家計量局)工作。當時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剛剛開啟,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對外貿易步伐也在加快。如何讓計量工作更好地服務經濟、服務民生?如何根據部門職能要求更好地履職?這是陳渭到新的工作崗位后經常思考的問題,也是他身體力行積極去解決的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缺乏大宗物資計量器具,我國從加拿大進口的小麥,在港口卸載時一般通過船的吃水量來核算重量,誤差大,給我國外貿交易帶來了很大損失。1982年,陳渭與相關部門積極合作,并與加拿大農業部門進行多次溝通后,最終決定用料斗秤計量港口大宗物資交易,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針對當時能源計量隨意性大、無器具、不準確等問題,陳渭積極與原國家經委能源辦溝通,組織開展相關調研,促使國家計量局出臺了與能源計量有關的文件,要求所有能源計量必須配備計量器具,并對計量器具的測量范圍等進行了嚴格規定。
為了推動企業計量工作有效開展,使相關方一目了然知曉情況,陳渭還牽頭設計了企業計量器具合格標志,要求必須貼在器具上,并強調“計量一票否決”。
當年由陳渭等計量人推動的能源計量、計量器具合格標識要求等,一直沿用至今,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結計量工作,陳渭用“建立一套標準、傳遞至基層、要會正確使用、保證量值統一”進行了概括。由于在寧夏工作期間與企業接觸多,了解他們在計量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希望怎么解決,因此在國家計量局工作期間,他的工作主要圍繞企業需求展開,其間還專門就工業計量問題給新華社寫了文章,并直接促成《國務院關于加強工業企業管理若干問題的決定》這一文件的出爐。
從計量到標準化
1988年,國家啟動機構改革,將原國家計量局、國家標準局和國家經委質量局合并,組建成立了國家技術監督局。為促進業務融合發展,陳渭又積極發揚黨員干部要“聽黨的話”的先鋒模范作用,根據領導安排,將工作重心從熟悉的計量領域轉至標準化方面,從計量司副司長調任標準化司副司長,直到1996年退休。
“標準化工作專業性、技術性強,需要不斷學習掌握相關知識。”陳渭說,在標準化司工作期間,他將重心仍瞄向了民生和企業領域,取得了一些可圈可點的成績:
參與了食品標簽國家標準的制修訂。由于該標準內容事關食品安全,又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面向全國加強了宣貫,以擴大其影響力。其間,為規范市場,還對美國一飲料生產商將“果味飲料”不規范標稱為“果汁飲料”的行為進行了查處。
針對當時公共場所標準多、使用亂的現象,以國際標準為準繩,與相關部門進行規范統一。其中,與交通部門攜手,以北京機場高速為試點,解決了高速公路公共符號標注不規范問題,如將公里數法定計量單位由“Km”改為“km”。與航空等部門合作,統一了全國機場進入大廳和賓館飯店大廳圖形標志,改變了當時標注五花八門、自行一套的現狀。
引導企業積極采用國際先進標準。1992年,由標準化司牽頭,在廣東省廣州國際展覽館組織了采用國際標準產品展覽會,涉及一萬余種產品,增強了社會特別是企業對采用國際標準組織生產的認知,促進了國產產品質量的提升。
推動標準化工作向多領域延伸。與公安部刑偵局成立了刑事偵察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用技術手段規范刑偵工作,有效避免冤假錯案的產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推進農業標準化發展。針對上世紀90年代國內許多人仍存在著農業發展以靠天吃飯為主、不需要標準化的意識,強調我國是農業大國,標準化板塊如果缺少農業是不全面的,農業要實現規模化、品質化發展,必須要走標準化之路,促進了《標準化法》中有關農業標準化內容的制修訂。
積極參加WTO有關技術壁壘工作,特別是有關原產地保護相關內容的規范,包括名稱、產地、品種、工藝標準等,獲得了法國干邑主產區政府的認可,1995年被授予當地“榮譽市民”稱號,也收獲了當地農業部門的感謝。
在陳渭看來,標準能否有效實施至關重要。不能實施的標準,就是一張廢紙。
回想80多年走過的人生歷程,陳渭對記者說,自己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要“聽黨的話,按照黨的要求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和使命,無愧今生。
《中國質量報》【光榮在黨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