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請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工先生、副局長秦宜智先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時飛先生,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先生出席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激發市場活力、規范市場秩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關方面的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現在,我們先請張局長介紹情況。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工:謝謝主持人。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兒和大家會面。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向大家介紹市場監管工作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關情況。首先,我代表市場監管總局向長期以來媒體界的各位朋友對我們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達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總書記指出,我們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深刻揭示了一個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既是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保障。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政方針,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市場監管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內和國際,持續深化改革、優化監管、提升服務,努力促進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繁榮健康有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市場主體蓬勃發展,市場規模大幅拓展,市場結構持續優化,市場環境日益完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作為完善市場體系、促進經濟行穩致遠的切入點。堅決貫徹“兩個毫不動搖”,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商事準入制度深刻變革,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有效促進我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大幅提升,充分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活力、創新熱情、創造動力,市場主體數量從2012年的5500萬戶快速增加到1.46億戶。我國充滿活力、蓬勃發展的各類市場主體,有力支撐了國家綜合實力、競爭力的整體提升,有力推動了經濟總量、國家財力的穩定增長,有力促進了社會財富、創新資源的持續積累,有力保障了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極大地豐富了服務生產生活的多樣性供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我們深入實施公平競爭政策,把強化競爭監管作為健全市場機制功能、促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著力點。堅決貫徹中央關于公平競爭政策的決策部署,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等多元目標,統籌完善競爭規則和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統籌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和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更加注重遵循市場一般規律、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創新激勵作用和資源配置功能,更加注重法治思維、強化公平競爭法治化舉措,更加注重加強監管、及時防范化解壟斷和競爭失序風險,更加注重競爭監管效能提升、通過對重大壟斷案件和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立規矩、儆效尤”,有力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有力維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有力維護消費者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我們全面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推動市場監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持續推動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地方“黨政同責”,依法強化全鏈條監管,促進隱患治理常態化、風險管控科學化,食品藥品安全形勢持續平穩向好,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深入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促進新藥好藥加快上市,特別是新冠疫苗研發上市跑出中國速度,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大局;持續強化嚴格執法高壓震懾,有效遏制了制假售假、侵權欺詐等突出問題;持續落實落細“三包”、召回等制度措施,解決投訴舉報3400萬件、召回不合格產品7600萬件,通過解決好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小事”,使群眾更好受益于全面小康的巨大成就。
我們深入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把促進質量提升作為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質量發展政策進一步健全,推動產品服務質量、企業質量管理、產業質量競爭力水平穩步提升。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既成為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好服務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便利、促進市場高效運行和公平交易,同時對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綠色發展、貿易便利等發揮了重要基礎支撐作用。
同志們、朋友們,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00萬億經濟總量、超億戶市場主體群體和14億消費者廣泛參與的超大規模市場,做好市場監管工作,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準確完整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著力實施競爭政策、維護公平競爭,更好促進高質量發展;著力堅守安全底線、提升質量高線,更好保障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著力完善市場規則、提高監管效能,更好服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謝謝。
陳文俊:謝謝張局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新華社記者:剛才張局長提到,近年來我國市場主體實現了快速增長,請問在經濟增速換擋期,為什么我們的市場主體還能夠快速增長呢?這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什么?謝謝。
張工:謝謝記者,你提的兩個問題都非常好。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市場主體能夠持續快速增長?我想主要得益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得益于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全社會對國家長期向好發展的大勢有信心,持續增強了市場主體的信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世所罕見、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個奇跡”,各類市場主體在繁榮穩定的大環境中預期穩定、充滿信心,積極投資創業。二是得益于黨和國家推動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持續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黨和國家一以貫之堅持改革開放,一以貫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以貫之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三是得益于我們擁有巨大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持續孕育著發展商機和市場需求。100萬億經濟總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超大規模市場,14億人口、4億左右中等收入群體的強大內需市場,長期積累的豐厚物質基礎、完善的產業體系,為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四是得益于我們擁有億萬勤勞智慧的勞動者和一大批銳意進取的企業家群體,持續支撐著我國市場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國市場主體“順市而為”的強大開拓創新能力和自適應能力,廣大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積極參與創新創業,不斷豐富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為各類市場主體的成長壯大提供了不竭動力。尤其是疫情暴發以來,黨中央鮮明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等“六穩”“六保”政策取向,把保市場主體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支持了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先后推動注冊資本從實繳改為認繳,從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從“先照后證”到照后減證,從暢通準入環節到改革涉企準營事項,從多頭準入管理向積極推進形成全國統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取向,從企業來回跑、現場辦到“一網通辦”、推廣電子證照,企業開辦時間從22.9天壓縮到4個工作日以內,逐步實現市場主體準入制度從政府端的管理好用向企業端的辦事好用轉變。同時,我們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國家針對市場主體采取的減稅降費、財政資金直達、貨幣政策直達和普惠金融政策措施的落實,助力去年減稅降費超過2.6萬億元、金融讓利1.5萬億元的支持政策精準對接各類市場主體,綜合釋放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的積極效果。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從2012年5500萬戶增長到1.46億戶,增長了近1.6倍,年均凈增長超過1000萬戶;其中企業從1300多萬戶增長到4600萬戶,個體工商戶從4000萬戶增加到9800萬戶;市場主體活躍度總體穩定在70%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394萬戶。
第二個問題:關于市場主體的快速增長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大家知道,市場主體是推動經濟發展、創造財富、科技創新、吸納就業、增加多樣性供給、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載體。微觀市場主體的精彩活力表現,能夠繪就磅礴壯觀的宏觀經濟發展格局,有了市場主體蓬勃健康發展,才能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市場主體快速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這里我想強調三點:
首先,近年來各類市場主體的快速發展,不僅有力支撐了國家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大關,全面綜合提升了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同時也支撐了國家財力的穩定增長,為國家更好地解決國計民生問題,提供和完善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各類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供給,促進地區間、城鄉間均衡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不斷增強小康成色,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也為統籌有序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奠定了重要的支撐條件。
其次,各類市場主體的快速發展,為鞏固存量就業和吸納新增就業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撐。就業是民生之本,保就業就是保民生。特別是近年來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新設市場主體,就業容納能力強、創業帶動就業特征明顯,有力支撐了年均新增超過1300萬人員就業。這里我還想特別強調兩點:一是全國1億多各類市場主體吸納承載了近3億農民工群體就業,有力促進了農民收入增長、農民生活改善,有力增強了農村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內在活力,同時也有力保障和充實了城鄉統籌發展進程中勞動力資源的補充。二是9800多萬個體工商戶群體直接帶動近3億城鄉人員就業。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支持和鼓勵群眾以自然人身份直接開展經營活動的政策,培育了個體工商戶這一中國特有的市場主體形式,對吸納和穩定就業、發展經濟、活躍市場、安定社會、服務生產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發揮了獨特作用。從這兩點可以看出,包括個體工商戶在內的龐大市場主體,帶動數以億計的城鄉基層人員擴大就業、勤奮創業、勤勞致富并先富帶后富,這是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3.2萬元的一大支撐面,有力保障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第三個作用更深遠,那就是,留得青山,功在長遠。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1億多戶市場主體的發展壯大,是我國市場化進程、市場體系培育、完善、成熟的最大自變量,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不斷提升小康社會成色的重要微觀基礎。同時,蘊藏在市場主體中的生產、管理、服務、創新資源和技術能力不斷積累提升,是未來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支撐未來在全面小康社會基礎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最可貴、最可靠、最可預期的戰略資源。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產品和服務質量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百姓高品質生活,黨中央提出要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大力推進質量強國建設,請介紹一下在推動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謝謝。
張工:謝謝,這個問題請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秦宜智同志回答。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秦宜智:感謝你的提問。產品和服務質量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小到針線螺絲,大到飛機高鐵,都涉及質量安全、質量改進、質量提升。質量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到強的轉變,走出了中國特色質量發展之路。
一是質量政策法規日臻完善。我國質量工作經過多年實踐,逐步建立了系統完備、開放透明、協同有效的制度體系、法規體系和責任體系。黨中央國務院先后頒布了《質量振興綱要》《質量發展綱要》以及《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以《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等27部法律法規、138部行政規章為主干的法規體系。建立健全質量工作責任制,完善質量考核激勵機制,逐步構建起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
二是質量提升行動蓬勃開展。各地各行業大力實施質量強省、質量強業戰略。開展質量強市(縣)活動的市縣達到2877個。開展“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175個城市、2.7萬家企業參與。廣大企業廣泛推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凝練出中國航天“質量問題雙歸零”、華為公司“以客戶為中心、授權與管控相結合”等中國特色質量管理方法。聚焦184個重點領域、1300余類產品和服務、10萬余項企業標準,評估產生近千項企業標準“領跑者”。
三是質量競爭力水平不斷提升。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連續5年達到93%以上,處于歷史最高水平。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重大裝備質量可靠性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4.78。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等生產性服務,改善餐飲、銀行、文娛等生活性服務體驗,公共服務和生活性服務業質量滿意度分別達到79和77.8分。
四是質量安全監管更加有力。聚焦電線電纜、非醫用口罩、新能源汽車等重要工業品和消費品,加大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近5年,針對26大類1.86萬種工業產品,全面嚴格質量安全監管。實施缺陷汽車召回1217次、6184萬輛,實施缺陷消費品召回2726次、7053萬件。對17大類103種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平均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萬臺特種設備死亡率從0.22下降到0.09,降低59%。2019年以來,持續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共檢查生產企業2.37萬家、重點商超和批發市場25.4萬家,監督抽查產品5.4萬批次,查處假冒偽劣產品9412批,立案查處違法案件5102起。
五是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持續推進標準化改革,已建4萬多項國家標準,覆蓋一二三產業和社會事業各領域,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水平達到80%以上。建立起比較完備的計量體系,建成185項國家計量基準、5萬多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獲得國際承認的校準與測量能力1714項,位列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形成了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較為完善的合格評定體系,認證證書及獲證組織數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10個城市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有力支撐了產業集聚區、產業鏈供應鏈質量升級。推動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力地支撐了外貿邁向“優進優出”。
當前,還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帶來新型質量安全風險,城鄉接合部、農村欠發達地區產品質量水平亟待提升等。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扛起建設質量強國的政治責任,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堅持人民至上,加大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保障質量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堅持質量第一,推進全面質量管理,激發質量創新活力,引導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堅持改革創新,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推進質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標準引領,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統籌推進,完善質量政策,夯實質量基礎,推動質量升級,整體有序推進質量強國建設。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競爭監管,強化競爭性政策的基礎性地位,中央深改委第21次會議強調,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請問國家重視競爭監管的背景是什么?成效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謝謝。
張工: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家知道,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保護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有利于持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和發展活力,有利于優化提升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維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從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促進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從全球范圍看,強調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加強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以此促進創新和規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世界各國特別是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國政府特別是歐美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都在高度重視反壟斷監管,不斷強化立法、執法和司法舉措。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攻關期。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已經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市場主體大幅擴容、線上線下市場加速融合,企業規模和產業集中度不斷增加,市場力量的競合關系和競爭程度發生了深刻變化,壟斷和競爭失序風險日趨凸顯。發展到今天,我們的經濟總量、市場主體的數量、超大規模市場的體量、市場化程度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程度,都和以前相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發展在更高水平行穩致遠,迫切需要強化公平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迫切需要統籌把握好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的關系,更加注重遵循市場經濟一般規律,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更加注重法治思維,強化公平競爭法治化舉措;更加注重加強監管,著力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更加注重系統協同,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保護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對強化公平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健全公平競爭制度、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內和國際,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兩手并重、兩手都要硬,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在中央統一領導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平競爭制度不斷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日趨健全、競爭監管執法日益強化,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規范健康發展營造了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競爭環境。
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開展了一些積極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效:
一是著眼優化公平競爭法治環境,著力完善競爭法律制度體系。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和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國家和相關部門兩次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推動出臺《電子商務法》,加快修訂《反壟斷法》,制定《經營者集中審查暫行規定》《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9部規章,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等6部指南,加快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基本建立起由多部法律、法規、規章和指南構成,覆蓋線上線下、日趨系統完備的競爭法律規則體系。
二是著眼激發創新活力和增進民生福祉,著力規范市場競爭行為。2018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聚焦平臺經濟、醫藥保健、公用事業、建筑材料等民生發展重點領域,查處各類壟斷案件332件、不正當競爭案件3.6萬件、價格收費違法案件11.8萬件、審結經營者集中案件1788件,及時發布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年度報告,加強案件行政處罰信息公示,維護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場競爭格局。
三是著眼建設強大國內市場,著力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聚焦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審查新出臺政策措施文件85.7萬件,發現和糾正違反審查標準的4100件;清理存量政策措施189萬件,修訂廢止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近3萬件;大力查處指定交易、妨礙商品要素自由流通、阻礙企業異地經營等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促進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對保護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作出戰略部署。市場監管總局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出發,著力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數字經濟公平競爭監管制度、預防和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制度等;著力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著力加強平臺經濟、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監管執法,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著力加強競爭法律制度和政策宣傳培訓,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引導全社會形成崇尚、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一段時期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和經濟體對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反壟斷動作頻頻。我國既有對平臺企業強迫“二選一”行為的從嚴從重處罰,也開出多個反壟斷罰單。能不能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下一步還有什么安排?謝謝。
張工: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正如你所提及的,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平臺經濟在全球得到快速發展。毋庸置疑,平臺經濟對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產業和商業模式深刻變革、便捷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發揮了并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但同時,世界各國也都清醒地看到,隨著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平臺壟斷、數據壟斷、競爭失序的風險也在不斷積累,引發對大型平臺企業憑借數據、資本等優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破壞公平競爭、阻礙創新、損害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普遍擔憂,有的甚至給數據安全、信息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安全帶來風險。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堅決反對壟斷,是世界各國競爭政策的共同選擇和普遍做法。一段時間以來,美歐等發達國家和經濟體紛紛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立法和執法司法,推出一系列針對性法案,強化監管舉措,對平臺特別是大型平臺附加特別義務,對部分平臺巨頭加強反壟斷調查執法。這表明,世界各國均高度警惕平臺壟斷風險,并正在不斷強化反壟斷監管。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快速發展,這得益于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和創新實力的整體提升,得益于國家一以貫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高水平推進改革開放、堅持鼓勵和支持創新的政策取向,也得益于平臺企業自身的不斷努力創新。我國平臺經濟在提升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促進國內經濟循環各環節貫通、提升人民群眾生活便利度的同時,平臺壟斷、競爭失序、無序擴張等問題也逐步顯現,不僅帶來影響市場公平競爭、抑制創新活力、損害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妨礙社會公平正義等隱憂,甚至給數據安全、信息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安全帶來風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平臺經濟規范和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深刻指出,要從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高度出發,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力有序強化競爭監管,堅決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著力規范平臺經濟競爭秩序,營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平臺經濟各類主體更加規范、更具活力、更重創新,實現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是健全完善公平透明的競爭規則。及時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快修訂《反壟斷法》,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制定《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暫行規定》《經營者集中審查暫行規定》《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禁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等,近期,中央審定了《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實施政策的意見》,對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做出全面部署,提出要明確規則、劃出底線,設置好“紅綠燈”,夯實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法治基礎。
二是依法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依法查處社會反映強烈的頭部平臺企業“二選一”壟斷行為,強化重大典型壟斷案件警示震懾效應;依法解除廣受詬病的網絡音樂領域獨家版權,重塑市場競爭格局;嚴厲查處社區團購領域低價傾銷、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加強虛假促銷、大數據殺熟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監管執法,堅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保護消費者利益。依法嚴格審查平臺企業并購案件,及時禁止網絡游戲直播領域頭部平臺企業損害競爭的并購行為,防止資本扼殺中小市場主體創新活力;頂格處罰45起平臺企業未依法申報案件并向社會公布,強化法律權威,以案釋法,立規矩、儆效尤。同時,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依法查處醫藥、信息產業、建筑材料、公用事業等實體經濟領域一批重大典型壟斷案件,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三是及時督促指導企業加強自身合規意識和能力。針對“雙11”、社區團購、共享消費等平臺經濟競爭的重點時段和重要領域,組織召開行政指導會,亮出法律“紅牌”,加強警示防范。充分發揮重大壟斷案件的警示示范作用,及時組織召開34家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一企一單”要求全面整改,以點帶面促進平臺經濟競爭秩序整體規范。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決策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內和國際,進一步健全公平競爭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注重競爭監管與行業監管協同聯動,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堅決反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包括平臺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持續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消費者利益。
這里,我們也特別感謝媒體朋友對平臺經濟監管的關注和對我們工作給予的關心和支持,并希望大家繼續對市場監管工作給予關心、幫助和支持!
深圳衛視記者:我們知道知識產權工作是市場監管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請問國家知識產權局近年來在應用知識產權助力全面小康方面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以及下一步有什么樣的安排?謝謝。
張工: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同志回答。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謝謝你的提問。多年來,知識產權系統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獨特優勢,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助力全面小康,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發揮信息優勢,助推專利技術強農。首先,注重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為貧困地區獲取知識產權信息資源、開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便利。其次,發揮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機構的作用。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建設了101家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也就是TISC,著眼區域經濟發展,開展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同時,我局還專門面向中西部地區開展專利信息幫扶工作,圍繞農產品種植加工等領域,提供信息服務,推動經濟發展。
二是發揮制度優勢,推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綜合運用地理標志商標培育、地理標志產品認定等知識產權工作,指導各地切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在審查保護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認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482個,累計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6381件,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市場主體14315家,建設74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在推廣運用方面。2019年以來,我局共實施21個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當地政府已配套投入逾1.2億元,涉及地理標志產業產值超過210億元,相關產品加工、商業物流、旅游業等產值40億元,有效激發當地農戶內生發展動力。
三是發揮產業優勢,構建“造血式”發展長效機制。湖南的桑植、河北的崇禮是我們局的兩個定點扶貧縣,也是構建“造血式”發展長效機制的兩個很好的案例。多年來,我們都選派干部到這兩個區縣扶貧掛職,從最初建橋修路式的物資幫扶,逐漸發展到通過知識產權的保護運用來進行智力幫扶,助推產業發展。兩地通過保護和運用“桑植白茶”“崇禮蠶豆”等地理標志,扶持壯大產業,形成“專業合作社+品牌+產業+農戶”等產銷模式,帶動農戶增收創收,構建“造血式”發展長效機制。這項工作不僅在國內獲得各方面廣泛認可,還受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關注,希望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經驗,促進聯合國減貧目標實現。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啟動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大力扶持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和以原產地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經濟,探索出一條將知識產權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共同發展的有效路徑,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中國國產新冠病毒疫苗在全球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國家藥監局在促進新冠病毒疫苗研發上市等環節采取了哪些舉措?在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做了哪些工作來確保質量安全?
張工: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陳時飛同志回答。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時飛:我來回答這位記者朋友的問題。疫苗作為防控疫情的有力武器,國家藥監局高度重視,把疫苗的研發上市作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
一是及時制定指導原則,預設標準,始終把疫苗的安全有效放在第一位,與世衛組織和其他國際藥品監管機構進行協調,及時制定了技術指導原則,設定了我們新冠疫苗安全有效的技術標準,也為我國新冠疫苗的研發和評價提供科學依據,為中國疫苗成為世界公共產品創造條件。
二是研審聯動,滾動審評審批,加速新冠疫苗的研發上市。國家藥監局組織了專家團隊,與研究單位聯動推進疫苗的研發。同時,我們實行了滾動遞交研究資料、滾動審評審批,同步開展檢驗檢查等工作,加速新冠疫苗的上市速度。先后已批準24個新冠病毒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4個新冠病毒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
三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目前我國已經有2個新冠病毒疫苗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
在疫苗上市后的監管方面,我們多措并舉,確保疫苗的質量和供應:一是開展巡查檢查,對新冠病毒疫苗生產企業開展了全覆蓋的檢查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確保疫苗生產質量管理能夠持續符合規范要求;二是實行派駐現場監督與服務,我們向全國14家新冠病毒疫苗的生產現場派駐了77位檢查員,對生產的全過程實行跟班檢查,貼近服務和監督,督促和指導生產企業嚴格按照GMP規范組織生產,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保證疫苗生產能夠連續穩定;三是逐批做好質量檢驗,嚴格把關,至今已完成檢驗和批簽發8000多批,共有30億劑,新冠疫苗全部符合規定,有力保障疫苗的預防接種需求;四是加強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和處置,配合國家衛健委以及疾控部門,對相關的數據開展了持續監測和分析。我們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工作措施,確保人民群眾接種的每一支新冠病毒疫苗都是合格的、都是安全的。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中國消費環境持續改善,消費者滿意度不斷提升,請問市場監管總局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方面,具體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秦宜智:謝謝你的關注。14多億人口,人人都是消費者。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市場監管部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積極助力小康社會建設,努力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一是完善消費領域法規制度,夯實消費者權益保障基礎。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針對消費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聚焦消費者權益保障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主要有《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等。目前,正在積極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出臺,將對消費者關心的熱點問題作出進一步回答。
二是強化監管執法,凈化市場消費環境。市場監管部門著力加強防疫物資、醫療美容服務、校外教育培訓等重點消費領域監管執法,努力構筑消費者安心消費的“防火墻”。落實總書記“四個最嚴”的要求,聚焦消費者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餐飲質量安全提升、校園食品安全守護、保健食品專項清理整治等行動,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聚焦消費者普遍關注的產品質量問題,推動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組織開展“鐵拳行動”“網劍行動”等執法行動。2020年以來,共查處質量違法案件8.6萬件,案值12.9億元,罰沒金額13.8億元,移送司法機關1633件。
三是提升維權服務水平,增強消費者獲得感。圍繞暢通消費維權渠道,統一消費投訴舉報處理程序,實現機構改革以后市場監管部門5條投訴舉報熱線合一。圍繞提高消費糾紛解決效率,健全監管部門與消費者組織、人民調解組織、仲裁機構、人民法院等之間的消費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引導5.9萬家企業加入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主動化解消費糾紛84.9萬件。圍繞退貨難、成本高問題,督促電商平臺全面建立網絡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倡議廣大實體店經營者自愿參與“線下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承諾”活動,已有26萬家實體店響應,大大改善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四是扎實推進放心消費創建活動,促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充分調動經營者、消費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培育創建一大批放心消費示范企業、示范商圈、示范街區,努力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消費者參與”的共治格局。目前,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在全國遍地開花,“滿意消費長三角”等各地創建活動已經成為消費領域的金字招牌。
五是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協作機制,形成消費維權合力。2020年4月,國務院調整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26個部委和單位組成。各成員單位加強協作,聯合下發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共同研究起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協同處理消費領域重大突發事件。在加強消費者權益行政保護的同時,注重發揮消協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動各地消協組織積極開展消費引導,參與立法、立標,履行社會監督,化解矛盾糾紛,成為消費維權的一支重要力量。
消費環境好不好,消費者最有發言權。從全國大中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結果看,消費者滿意度在穩步提升,綜合得分從2017年71.7分上升到去年79.3分。謝謝!
陳文俊:時間關系,提最后一個問題。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我們關注到今年4月起,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開展了“鐵拳”行動,特別是查處了一批食品違法案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請問總局近年來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食品安全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下一步還有哪些考慮?謝謝。
張工:謝謝您的提問。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要。
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老百姓幸福生活最基本的共同訴求,也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食品安全是“重大政治任務”,提出了“四個最嚴”“黨政同責”“全過程監管”等明確要求。
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制度日趨嚴格,責任層層壓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綱領性文件,中辦、國辦出臺強化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為“史上最嚴”,進一步強化了法規制度保障。國務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所有省份均制定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清單。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首要職責,不斷強化責任落實。
這些年來,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更加嚴格,群眾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逐步得到解決。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一些突破道德底線、百姓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已連續12年零檢出,蛋制品中“蘇丹紅”已連續7年零檢出。調查顯示,2019年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比2014年提高了15.3個百分點。
這些年來,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食品安全狀況持續向好,百姓餐桌更加豐富、安全消費更有保障。大宗食品合格率持續保持高位,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合格率在98%以上,肉制品在97%以上。特別是在疫情大考中,全國30余萬家食品企業、商超門店開展“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行動,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保障了特殊時期食品價格穩定、質量安全、供應充足,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些年來,新聞媒體、消費者積極參與食品安全治理,公眾維權意識、科學素養較快提升,尚德守法理念深入人心。新聞媒體發揮了很好的社會監督作用,提供了大量問題線索。食品安全知識走進校園、社區、家庭,輿論環境更加科學理性。消費者反映問題的渠道進一步暢通,2020年市場監管部門共處理食品投訴73萬件,有力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總體看,當前我國食品供應充足,種類更多、品質更優、購買更便利,極大豐富和滿足了國民需求,食品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居民營養狀況大幅改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實了幸福“成色”。同時,在社會各方共同努力下,有效防范了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守住了安全“底色”。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市場監管部門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堅持系統觀念,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總局自2018年組建以來,積極落實機構改革要求,推動各方職能有機融合,為食品安全綜合執法提供了體制保障。生產經營許可、監督檢查、抽檢監測、信用監管、信息公開等制度不斷完善,跨地區、跨部門聯動更加順暢高效,監管有效性、針對性、系統性大幅提升。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我們敢于亮劍、重拳整治,堅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斬斷違法利益鏈條。依法強化行刑銜接、公開曝光、信用懲戒機制,確保處罰到人、處罰到位,嚴格問責、形成震懾。近期,市場監管系統集中公開曝光了一批社會影響較大的危害食品安全案件,對涉事主體吊銷許可、頂格罰款,列入嚴重失信者名單,將違法涉事人員繩之以法。總局組建以來,全系統共查辦食品安全違法案件97萬件,罰沒金額103.9億元,有效維護了良好市場秩序。
三是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范,系統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四級抽檢體系,2020年共完成抽檢695萬批次,達到4.9批次/千人,是“十二五”末的2.2倍。及時公開不合格食品信息,提醒公眾安全消費;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3596噸,避免問題食品流向百姓餐桌,食品安全“防護網”不斷加密加牢。
四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食品產業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食品質量、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持續好轉。食品生產企業和小作坊合規率達到93.5%;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在99%以上,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嚴格監管有效促進了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也有力支撐了食品安全。
當前,食品安全狀況雖然不斷好轉,但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監管手段、監管效能仍需進一步持續提升。我國是人口大國,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產業鏈條長、市場主體龐大、食品和服務種類繁多,全國14億人每天消費食品近20億公斤,切實保障人民群眾一日三餐的食品安全,仍面臨不少挑戰,我們深感任重道遠、使命光榮!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監管必須“零容忍”。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把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市場監管首要職責來抓,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一是進一步推動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加強監管與標準制修訂的銜接,以更嚴更高的標準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群眾關切痛恨的違法犯罪行為和突破道德底線的突出問題,從嚴、從重、頂格處罰,依法加強行刑銜接、聯合懲戒,縱深、持續推進“鐵拳”執法震懾。三是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統籌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加大日常監管、專項監管、重點監管力度,用好智慧監管、信用監管手段,構建與超大規模市場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四是進一步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推動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強化地方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地方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五是進一步強化社會共治。推動行業嚴格自律,積極鼓勵社會監督。這里,也希望新聞媒體一如既往關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大家共同攜手,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陳文俊:謝謝張局長和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再見!
(來源:國新辦網站)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