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破解車用半導體供應痛點
《新一代汽車供應鏈痛點研究——車用半導體篇》白皮書發布
本報訊 (記者 岳 倩)10月1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聯合完成的《新一代汽車供應鏈痛點研究——車用半導體篇》白皮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于2021第三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發布。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已成為汽車行業發展新趨勢,汽車產品正在被重新定義,隨之而來的,汽車供應鏈也在發生著劇烈變革。一方面,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與新業態不斷涌現;另一方面,新勢力造車企業和跨界供應商紛紛入局,也加快了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的速度。但是,無論技術產業如何變革,汽車產品的安全與質量都是永恒不變的追求,這也給新一代汽車供應鏈企業提出新的挑戰。
為提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供應鏈的質量和安全水平,2019年11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共同啟動了“提鏈計劃——智電汽車供應鏈質量安全提升計劃”。作為該計劃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供應鏈痛點研究旨在找到行業切實痛點,分析相應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實施路徑和建議。
2020年下半年起,汽車行業“缺芯”問題日益嚴重。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產業變革對芯片半導體從數量到質量都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國內長期缺乏核心零部件主導權,不可控因素令供應鏈安全問題雪上加霜。構建我國自主可控的強大半導體產業鏈體系迫在眉睫。“提鏈計劃”工作組在此背景下成立了專項課題組,針對車用半導體及其供應鏈痛點展開深入研究。
通過大量企業反饋的一手資料,課題組梳理出3類產品清單:易國產化、難國產化、極難國產化,根據與主流車企、龍頭Tier-1企業和半導體相關企業的多輪討論交流,提出了針對我國車用半導體實現完整車規級要求的實施路徑建議,即車用半導體“三步走”發展路徑:與國內龍頭企業聯合構建完整權威的車規級半導體檢測評價能力;以檢測評價為基礎,助力國內自主半導體企業達到完整車規級要求;推動國內自主半導體企業進入國內外主流車企供應鏈,成為世界級供應商,補齊我國汽車半導體供應鏈短板。
以“難國產化”產品為例,此類國內產品具有起步晚,技術基礎薄弱,產品成熟度低等特點,主要集中在涉及車輛功能安全的重要部件上。通過對此類產品技術、車規、質量、成本問題的匯總對比,可以發現“難國產化”產品的主要問題是技術問題(占所有問題的68%),車規問題占11%,質量控制問題占13%,成本問題和其他問題合計不超過10%。
“易國產化”產品同樣存在質量與一致性控制問題、車規級標準和成本控制等問題,尤其產品質量和性能的穩定性。“易國產化”問題也是我國現階段最急需解決且能夠最快完成國產化轉變的關鍵點,需要行業抓住機遇,集中力量培養和扶持,盡快實現國產化替代。而“極難國產化”產品問題均為基礎科研領域問題。在技術原因方面,因技術缺失造成的主要問題占到73%,需要國家政策、人才和經濟的大量支持,需要聯合跨行業力量,共同攻堅。
針對由此形成的國內車用半導體“產品不過關-車企不敢用-企業提升慢-產品仍不過關”這一惡性循環,報告匯總了新一代汽車供應鏈痛點問題的6個代表性建議:建立客觀準確的產品評價體系,以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體系為前提,集中式發展,搭建行業平臺促進合作,建立政策扶持與退出機制,加強國內外雙循環發展。
對于如何破局發展,報告則提出了“三步走“的具體路徑和實施目標:推動國產半導體企業達到完整車規級要求;在非安全類半導體領域,推動國產半導體進入國際一線車企供應鏈;在安全類半導體領域,推動國產半導體進入主流車企供應鏈。
作為“提鏈計劃”課題中最重要的前序環節,“供應鏈痛點問題研究”項目堅持關注汽車供應鏈最“卡脖子”的環節。該報告在現有世界經濟環境下,依據現階段我國汽車產業鏈的需要應運而生,點明了我國車輛領域現階段最亟待解決的供應鏈問題。
據了解,該報告的形成得到了中汽創智(T3科技)、廣汽集團、北京奔馳、上汽集團、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提供的大量調研材料和反饋支持,還將被提煉出精華版形成政府內參提交上級有關部門以進一步反映供應鏈問題。“提鏈計劃”平臺則將研究提出的發展建議進行實踐和驗證,并將行之有效的方案向全行業推廣,助力國內車用半導體供應鏈、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健康發展、做大做強。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