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臺明方向 提質量鑄品牌
貴州黔東南州推動酸湯產業質量提升
□ 李 嘉 龍宗興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酸湯是苗侗文化的結晶之一,衍生出以凱里酸湯為基礎的特色餐飲文化。如今,“酸湯魚”“魚醬酸”等成為黔東南州聞名遐邇的美食品牌,對產品質量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積極開展酸湯質量提升行動,目前黔東南已建成1.5平方公里凱里酸湯及特色食品產業園區,配套建設了1300套廉租房供企業租住,6000噸冷鏈倉庫設施也能滿足倉儲需求。2021年,園區年產值預計達2.8億元。
在開展酸湯質量提升行動中,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積極為企業開發產品、拓展市場創造條件,提升酸湯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以此促進黔東南酸湯產業上臺階。通過引進新設備、轉化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成功培育壯大了亮歡寨酸湯加工廠、玉夢酸湯加工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的酸湯加工龍頭企業,開發酸湯系列產品100余個,主要有“亮歡寨”“玉夢”“釀三月”“苗廚”“潘小小”“肖家園”等酸湯品牌產品,部分企業已將產品瞄向了越南、柬埔寨和印尼等東南亞市場。同時,多種渠道推介黔東南州酸湯產業,引進廣西螺螄粉、重慶火鍋、無錫苗小壇等全國知名餐飲品牌進駐黔東南,借鑒他們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探討合作共贏模式,以此擴大凱里酸湯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針對酸湯產業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和技術瓶頸,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組成專家組開展調研,充分了解企業發展現狀,鼓勵企業達成共識,推進傳統凱里酸湯向休閑食品、佐餐食品、保健產品、關聯產品及精深加工方向發展。一是聯合高校研究團隊,從酸湯對人體健康的醫學角度開展科技攻關,從酸湯代替食鹽、酸湯延長白菜存放時間、酸湯對人體消化系統健康作用等方面,逐步解開酸湯健康飲食的密碼;二是著眼凱里酸湯發酵周期長、風味不穩定以及運輸過程中油水分離等技術瓶頸,與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聯合攻關,聚集省內外創新資源,轉化凱里酸湯技術成果,解決了長期制約酸湯發展“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為了統一標準,使酸湯產品標識規范、整齊劃一。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凱里酸湯集體商標和凱里酸湯地理標志注冊申請。2021年8月,“凱里酸湯”獲準注冊為集體商標,成為黔東南州第一件特色產業集體商標;他們主動參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酸湯調味料》團體標準起草,6家單位加入貴州省發酵性酸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推動了各類酸系食品的標準化進程;制定了酸湯系列團體標準,如今,《凱里酸湯 紅酸湯》《凱里酸湯 白酸湯》團體標準以及相應的生產技術規程已發布并實施,同時啟動了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小吃、酸湯粉等特色餐飲的相關標準制定工作;通過共享技術保質量更保安全,充分發揮凱里酸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各成員單位的作用,鼓勵開展合作共享技術成果,進一步保障凱里酸湯的品質穩定和食品安全。
“全州市場監管部門積極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以質量促轉型、用質量鑄品牌,幫助酸湯產業市場主體拓展經營方式,開拓國內外市場,堅持產業品牌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方向,逐步推動酸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正鋒表示,“酸湯”已成為貴州省知名質量品牌,在黔東南農業產業現代化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