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寧一
城市里喧囂浮躁,到處充滿噪音。在心底向往靜謐的地方,然而,這似乎成了一種奢望。
公園里綠草如茵,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是市民難得的休閑放松場所,可以算是一塊“凈”地。然而,如今的公園里歌團、舞隊人頭攢動。他們不僅占據了大片場地,而且歌聲、伴奏樂的噪音分貝指數極高,挑戰人耳承受力。見此情景,游客無可奈何,只能避而遠之,游園興致頓時全無。
在劇場里安安靜靜地觀看演出、享受藝術“大餐”時,總有人交頭接耳。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有人手機沒拿好,突然間“咣當”一聲掉在地上,在安靜的氛圍里如同一聲霹靂,著實影響身邊觀眾心情。據報道,劇場針對個別觀眾不能安靜觀演等不文明亂象,聯名發起文明觀演倡議。本是接受藝術熏陶、陶冶情操的高雅行為,卻先要接受最起碼的禮儀禮節教育,頗具諷刺意味。
在博物館,本想安靜地參觀展品,仔細閱讀展覽內容,但常有人大聲喧嘩,或針對展品高聲議論,全然不顧其他觀眾的感受,著實大煞風景。
諸如此類現象舉不勝舉。至于廣場舞噪音擾民被報警,高鐵(地鐵)里手機外放影響他人而引發口角,在餐廳吃飯時吆五喝六、大呼小叫等噪音問題更是廣受社會詬病。凡此種種,表象上看是不拘小節,實則個人修養欠佳、文明素養缺乏的表現,也暴露出在公共場合沒有“靜”的意識。
都市人忙忙碌碌,辛苦奔波,在通勤的地鐵里安靜地看一會兒書,或者閉目養神,沒有身邊手機噪音和喧嘩聲的干擾,那也是一種難得的放松。靜下心來,在肅穆典雅的劇場里安靜地看一場話劇,在高端大氣的展覽館里仔細參觀一個展覽,在殿堂般的音樂廳里醉心欣賞一場音樂會,而身邊沒有任何打擾,無異于對心靈做了一個按摩,讓心緒回歸寧靜,給人帶來極大的精神愉悅,這何嘗不是一種很好的減壓?
《道德經》有言,“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在環境喧囂、人心浮躁的當下,人們需要“靜”來撫慰心靈、消除煩躁。在匆忙的步履中、緊張的節奏中也要享受片刻的寧靜,把靈魂安頓好,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安靜時光。
內心安靜,生活恬淡,也是一種幸福吧。
《中國質量報》【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