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著力點探析
□ 冉鴻燕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重要指導和根本遵循。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美好社會的共同期盼。不斷提升我國發展質量和效益,要加快改革創新,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關鍵要厘清重點,找準著力點,精準發力,久久為功。
唐志順 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人民謀幸福,實現高質量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全國人口共有141178萬人。我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占36.11%。目前,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我國還存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我國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過程中存在點多、線長、面廣的問題。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明確促進共同富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高質量發展中要瞄準人民群眾所憂所急所盼,為民解憂、為民謀利、為民造福。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需要從國情實際出發,加快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多措并舉改善養老服務質量,提供更多老年人的個性化的服務,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幸福指數。要不斷激發新發展活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民生需求,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在高質量發展中著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從現實維度來看,消除貧困,促進共同富裕,解決地區差距、工農行業差距、城鄉收入差距等問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也為世界作出了表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從歷史維度來看,我國經過新型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的實施,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發展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補齊民生短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鼓勵勤勞創新致富,促進共同富裕。
要增加廣大農村居民及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71萬元,同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38萬元。以此計算,2020年,城鎮收入水平是農村的2.56倍,倍數比上年縮小0.08。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2011年的3.13∶1穩步下降到2020年的2.56∶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從2011年的0.477穩步下降到2019年的0.465,需要不斷提升農村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水平。
要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水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既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需要,還要滿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豐富多彩、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著力“放管服”改革,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完善養老服務、社區服務等基本民生服務,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健全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有效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高質量發展中探索共同富裕道路,聚力“做大蛋糕”,還要“分好蛋糕”。新時代,既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高質量發展中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我國經濟由大到強的跨越,又要聯系實際,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的辯證統一。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在新發展階段,要不斷深化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我國現實出發,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地區區域特點,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要分階段積極推動城鄉、地區、收入差距問題的解決,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從共建共享走向共富。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不斷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差距,有效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構建科學有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快補齊走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實現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需要對實現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有充分估計,堅持做好收入分配改革,更加注重農村、相對欠發達地區、中低收入群體,持續縮小地區、城鄉和收入差距。加快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積極探索多元化分配制度改革路徑,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快推進社會慈善事業的配套制度建設,整頓收入分配秩序,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
(作者為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黨校報》編輯部主任、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