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智能化正在成為汽車產業的一個風口。這一趨勢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得到充分體現。
輪胎制造商倍耐力研制的CYBER輪胎系統首次裝配在量產車上亮相進博會。這種輪胎系統通過內嵌的傳感器為車輛和駕駛者提供包括輪胎類型、規定胎壓、載重指數、速度級別等諸多信息,讓汽車有了“觸覺”。韓國零部件供應商摩比斯在進博會上全球首發了新型自動駕駛技術M.Brain,該技術基于腦電波檢測駕駛員狀態,可通過佩戴式耳機傳感器,檢測耳周腦電波并實時監測。福特展示了其研發的智慧城市模擬平臺,用于全方位模擬城市的交通系統和驗證評估各種出行概念,其中包括車路協同。
還有許多車企展示了它們在智能技術應用方面的新成果。汽車相關企業從感知、連接、決策、執行等多個層面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反映了汽車作為精密復雜的工業產品,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技術支撐。而智能化技術的集中展示,在昭示汽車智能化發展方向的同時,也揭示出一個道理:在未來汽車市場競爭中,誰擁有更先進、更完整的智能技術,誰將掌握市場主動權。
把握汽車智能化發展方向,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汽車智能化。業內人士認為,汽車智能化體現在3個方面:車輛及整個駕駛過程中服務系統的智能化,汽車制造中的智能化,能源利用的智能技術。后兩方面的智能技術最終都體現在服務系統智能化上。車輛本身的智能化系統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它包括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夜視系統、車輛動力學控制系統、汽車智能速度控制系統、智能導航系統、智能玻璃、智能安全氣囊系統等。隨著科技發展及其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還會有更多新技術加入到汽車智能化系統中。
汽車智能化的最高階段應該是基于車聯網的無人駕駛汽車出現。那是一種具有探測、識別、判斷、決策、優化、優選、執行、反饋、糾控等諸多功能,會學習、會總結、會提高技能,集微電腦、微電機、綠色環保動力系統、新型結構材料等頂尖科技成果于一體的智慧型汽車。目前來看,我們離這個最高階段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目標指示路徑。當下汽車業界對智能化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以及提供優良的人車交互界面。而從進博會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展示來看,近些年,智能車輛已經成為世界車輛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和汽車工業增長的新動力,很多發達國家將其納入到各自重點發展的智能交通系統之中。
我國也高度重視汽車智能化發展。自2015年開始,國務院及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發布一系列政策意見,以指導和規范國內智能網聯行業發展,聚焦網聯化和智能化發展,并規劃由單車智能逐步轉向多車協同、以及“智慧的車”與“智慧的路”協同發展。2020年12月,交通部印發《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12項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具體任務。從市場端看,隨著頂層規劃和產業政策日趨完善,技術研發逐漸進入商業創新階段。目前,在國內L2級車輛已規模化應用,2021年乘用車新車占比達到18%左右,華為、地平線等發布的計算平臺產品,在算力和功耗等指標方面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開始前裝應用準備。
相比發達國家,我國汽車智能化發展還有較大差距,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比如,國家頂層設計方面,重大行動計劃協同支持尚顯不足,部分法律法規束縛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上缺乏協同戰略引領,尚未形成跨界融合;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基礎技術也比較落后,基礎器件受制于人;網聯融合應用不充分,城市級規模化示范探索不足;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體系尚不完備等。
看到了差距,也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發力點。我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在許多智能化領域也有一定的先發優勢,面向未來,我國汽車智能化發展潛力巨大,也有迎頭趕上的機遇。誠如某車企CEO所言,智能汽車最好的時代是當下,技術發展最好的機遇在中國,一場群雄逐鹿的智能化變局之戰已經在中國打響,而中國智能汽車發展將帶來怎樣的精彩,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質量報》【車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