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攜手格魯吉亞推出“中格聯名酒”
對標一流 追趕一流 成為一流
□ 本報記者 秦海峰
在近日舉辦的第4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格經貿文化論壇上,山西汾酒再次升級原有國際標準,發布《青花汾酒》企業標準,同時,與格魯吉亞共同推出“中格聯名酒”,聯袂開拓國際消費市場。
歷史淵源是中格合作的根基
格魯吉亞有8000年葡萄酒釀造歷史,是世界主要葡萄酒出口國之一,山西汾酒擁有6000年釀造史。同有悠久的歷史、精湛的工藝和燦爛的酒文化,成為雙方此次合作的契機。
山西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格經貿關系日益密切,中格友誼歷久彌新。“這個久既是長久的‘久’,也是美酒的‘酒’,意味著雙方在長久的友好交往中,掀開了‘美酒’合作的新篇章。”
李秋喜表示,格魯吉亞遺址曾被考古人員發掘出可追溯至8000多年前的殘留著酒渣的陶片;杏花村遺址考古中挖掘出的“小口尖底甕”,則證實了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就開始使用谷物釀酒。同時,格魯吉亞葡萄酒和中國“國酒之源”汾酒的相遇,從工藝上可以說是“陶罐遇到了地缸”。“格魯吉亞陶缶釀酒法”傳承數千年,當地人將葡萄原汁裝入紅粘土陶罐,埋在地下進行自然發酵,這個工藝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汾酒采用的是清蒸二次清、固態地缸分離發酵工藝,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汾酒釀造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跨越千年,皆是酒香恒久遠”“古韻今風,皆是匠心傳佳釀”“繁華接續,皆是開拓行致遠。”李秋喜用3句話概述了汾酒與格魯吉亞的友誼,雙方都喜歡以酒會友,交融的是歷史,傳承的是文化,傳遞的是友誼。
為清香型白酒國際化提供技術支持
“清”字當頭,一清到底的獨特工藝,讓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汾酒的釀造秘訣也被視為“白酒行業的工藝教科書”。
在論壇上,舉辦了青花汾酒原料基地雨林聯盟國際認證簽約儀式、青花汾酒FSSC食品安全體系認證簽約儀式。由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備案,汾酒發布《青花汾酒》企業標準,對標世界酒類一流企業。
在《青花汾酒》企業標準中,規定了理化及食品安全類指標共計14項,其中對5項酸酯類指標進行了更加精準的要求,對8項食品安全類指標進行了更為嚴苛的規定。各項食品安全指標限值均與國際酒類接軌;與國家標準相比增加了6項指標,意味著青花汾酒的原料、工藝和生產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品質更好。
據了解,由于青花汾酒的制備屬于釀酒技術領域,其標準為汾酒乃至清香型白酒的國際化發展戰略都提供了技術支持。該標準也符合青花汾酒為高品質生活代言的訴求。
作為《青花汾酒》企業標準的直接參與者,汾酒國家技術中心主任韓英告訴記者,從原糧采供、釀造工藝、釀酒裝備到產品風味、釀酒微生物資源總利用……汾酒都有嚴格的品質管理。從研發角度而言,隨著汾酒品質不斷升級,品質把控越來越嚴格,2015年,汾酒提出“高于食品安全標準,嚴于國際標準”的內控標準,對白酒微生物的研究、產品的研發、生物平臺等研究一直都在更新,并規定每年研發投入增幅不低于20%。
山西汾酒集團總經理譚忠豹在文化交流品鑒會上表示,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行業的興盛在于互學互鑒。汾酒一直致力于中國酒文化的傳播與世界酒文化的交流,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酒文化和中國白酒品牌“走出去”,率先執行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內控標準,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憑借品質與文化的核心競爭力,開辟出獨樹一幟的國際化道路,全方位推動汾酒高質量發展。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