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百年傾述
——解讀實驗交響先鋒戲劇《落·詩幻》
□ 明 文
10月22日,林軒音樂工作室出品的先鋒詩劇《落·詩幻》在北京圓明園二河開21號藝術區首演,并于10月24日在位于北京南鑼鼓巷的600年院落遺址——春風書院進行特別公益場演出。該劇以中國現代詩人鄭敏和作家、詩人、畫家童蔚的詩歌為元素,由新銳導演王悅馨編劇,作曲家林軒創作實驗交響音樂,是一部彰顯探索全新視聽體驗的劇作。
1920年出生的中國現代詩人鄭敏先生已102歲高齡,身為中國新詩九葉派唯一健在的詩壇“活化石”,她的詩歌影響了幾代人,多次入選教材,在國內外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其女兒童蔚談起如何同樣走上詩歌文學道路,并最終成為著名作家、詩人、畫家時說:“是時代的偶然,也許應該是未來的必然。”
鄭敏先生的外孫林軒,從小在兩代詩人的影響下學習音樂,先后師從作曲家林育等,自美國雪城大學作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歸國后,創作涉獵實驗音樂、交響室內樂、影視音樂等廣泛領域,逐漸成為多產有為的青年作曲家。
三代人的詩歌、音樂與畫,生命和死亡、真理與幻象,聲音、語言、肢體,在舞臺上奇幻交融,《落·詩幻》以先鋒戲劇這一本身即關涉形式探索和藝術精神的形式,重新回看了兩位詩人重要的詩集《心象》(1991年)和《嗜夢者的制裁》(2011年)。間隔兩個10年,兩代人的兩部詩集,審視和討論的意象與視角卻有奇妙的交錯和重疊。
又一個10年后的2021年年末,孫輩林軒在為外婆和母親創作的長達60分鐘的實驗交響作品中,盡情延展自己的想象力。兩位詩人未曾解釋自己詩的意涵,作曲家以兩位詩人浩瀚廣袤的想象力為出發點,創作出風格各異又飽含童心的音樂。三者之間的碰撞融合,純直覺與理性交織的表達與呈現,形成一場奇妙體驗,沉思瀚藻,與詩共夢。
兩場演出受到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全新的藝術結合形式,在演員們充滿激情與張力的呈現下震撼了觀眾的五感,或許有不解,或許有距離,但帶來的沖擊恰恰是先鋒藝術所需要表達的藝術本源。
詩人高星則認為,《落·詩幻》帶給他的震撼不是演技的高超,而是這些年輕人對詩歌的敬重,把大段大段的詩全部背下來,這要花多大功夫!詩劇并不是對鄭敏和童蔚母女兩代詩人作品的形象解讀,可以說該劇的音樂、形體表演、現代舞都是獨立的,這也正為戲劇留下了綽綽有余的想象空間。我們面對紙面文字的閱讀經驗完全被打碎,只有弦外之音,偶爾進入聆聽,僅僅瞬間感悟,似乎全新的照亮。全劇貫穿的宗教與人性的劇情,也是導演的大膽設計,如觀看詩句在音樂中跳動般刺激。
詩人談蓍則談到,根本沒想到,有一批20歲左右的年輕人用另類的方式熱愛著詩;根本沒想到,一家三代藝術家的藝術作品會以這種震撼心靈的方式同臺綻放;根本沒想到,紙本的詩可以演成立體的舞臺劇,讓詩站立起來,成為活的詩……
《落·詩幻》,不是簡單的詩人誦讀,不是傳統的配樂詩朗誦,更不是聲音洪亮的標準播音腔……
《落·詩幻》,是詩,是劇,是音樂,是舞蹈,是一場百年的藝術聚首,是靈魂的宣泄,是生命的禮贊,是宇宙的穿越,是人性的反思,是一眼萬年……整個夜晚,沉浸在詩劇的藝術氛圍里,我最直觀的感受是,這一群年輕人用先鋒、前衛、現代、超前、精彩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烹飪出一桌最藝術的饕餮盛宴……當然,最美味的是詩和音樂!
“從黑夜走向白晝,丘陵和平原,夢的霧隱現在途中/赤裸的嬰兒,向東走去仍回到東方,從生出發仍回到生中。”《落·詩幻》團隊在兩場演出后,依然致力于完善擴充整個戲劇,并期待在未來為更多觀眾帶來最先鋒、最難忘的視聽享受。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