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華
質量發展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和轉型之要。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質量強國”“建成文化強國”。質量文化是建設質量強國、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面,對促進質量提升、質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一個解釋當代質量實踐活動的基本概念,“質量文化”的涵義是指“以近、現代以來的工業化進程為基礎,以特定的民族文化為背景,群體或民族在質量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物質基礎、技術知識、管理思想、行為模式、法律制度與道德規范等因素及其總和”。從一個企業或者組織來看,質量文化是企業(組織)文化的核心,而企業(組織)文化又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質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反映了企業文化乃至社會文化的成熟程度;從一個國家或地區來看,質量文化是其質量發展的綜合體現和質量競爭力核心要素。
鄧小平同志說過:“質量問題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質量第一,增強文化自信。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曾經指出,“現在經濟領域有不少大家詬病的問題,像坑蒙拐騙、假冒偽劣、誠信缺失,這些也可以從文化方面去找原因、開藥方。”
可見,質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整個民族精神素養的表現形式。質量之內涵,既通民之命脈,又系國之危重。質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設是個艱難的、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研究和探索。
發達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僅誕生了全面質量管理、六西格瑪、卓越績效等質量管理方法、模式、理念,更擁有了各自的質量文化。傳統的西方管理思想,常常將個人視為達成組織目標的工具,強調理性規則與效率,并以經濟利益作為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康馬斯在《美國精神》一書中曾提到:“美國人的思想中很容易形成一種數量觀念,傾向于以數量來評價幾乎所有的事物。當他問到一個人的價值時,他是指物質價值,而且除開這個通常的標準外,他不管什么別的標準。”這也使得美國的質量物質文化發達,質量文化具有鮮明的質量創新特色。日本文化歷來重視精神的力量。日本企業非常重視質量文化精神層面,強調精神力量對于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性。幾乎所有的日本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即“企業精神”,并且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用這種經營理念指導工作。這也使得日本的質量文化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強調工匠精神、精益生產以及團隊合作、集體利益和上下級關系。
中國歷史悠久,質量文化源遠流長。《禮記·月令》篇記載,秦國規定:“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工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究其情。”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如有質量問題,必究其責任,并予以嚴懲。明朝時,修筑城墻所用的每塊磚上都有制磚人的姓名和信息。這既是工匠精神在中國的傳承與發展,也是質量榮辱文化的一種展示。
在質量強國、文化強國目標的指引下,我國的質量文化建設在歷史傳承中創新發展。一方面,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不斷加大質量文化建設,大力弘揚質量文化,助力質量強國、文化強國建設,比如,全國大部分城市都提煉和發布了“城市質量精神”,以此引領城市質量發展,成為各地質量文化之魂;很多省市還創新推出了質量主題公園,使其成為全面質量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更加重視質量,把質量文化建設作為強化人民質量意識、推動地方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許多企業也將質量文化建設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和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業質量文化,如海爾的質量管理文化、華為的質量創新文化、格力的質量品質文化、航天的質量歸零文化等等。
作為質量工作的職能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更是成為質量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一方面,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質量文化,利用“質量月”、食品安全宣傳周、中國品牌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全媒體、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宣傳和弘揚質量文化,推動質量文化建設。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還積極打造質量文化品牌,在全社會營造弘揚質量文化的良好氛圍,厚植質量文化成長發展的土壤。如市場監管總局的全國少年兒童“質量安全”繪畫活動,質量從娃娃抓起,在祖國的花朵中播下質量文化的種子,影響廣泛,備受好評;中國質量報刊社的“質量之光”活動、安徽省的質量文化進高校暨安徽省大學生質量文化與品牌創意設計大賽、上海市的長三角中小學生質量教育成長體驗營實踐活動、武漢市打造的政務宣傳品牌“康康姐”以及河南鄭州舉辦質量文化公園展示等等。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為更好總結質量文化建設的經驗,探索質量文化發展的規律,在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支持下,中國質量報專門開設“大力弘揚質量文化”專欄,宣傳報道各地質量文化建設的典型經驗、做法與探索,各地開展群眾性質量文化活動與質量文化宣傳活動的做法與故事,共創中國質量,共同凝聚人類智慧結晶,助力建設質量強國、建成文化強國。
只有質量文化的良好發展,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健康運轉,更能促進全社會高質量發展。希望大家從各地質量文化建設的創新探索中,深刻地理解經濟社會中的古今問題、中外問題,質量與文化問題,傳承創新傳統質量文化,借鑒和發展國外先進質量文化,譜寫新時代質量文化建設的新篇章。
《中國質量報》【大力弘揚質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