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出臺
全力建設全國一流知識產權強市
本報訊 (王 智 記者 張 華)近日獲悉,武漢市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將全力建設全國一流知識產權強市,其中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超全國目標兩倍多。
“十三五”期間,武漢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知識產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17年武漢入圍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持續3年通過考核認定。2018年相繼獲批設立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國武漢(汽車及零部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武漢市成為全國獨有的擁有兩家國家級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中心的城市。2019年武漢知識產權指標位列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第四。
“十四五”時期,是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關鍵5年,武漢迫切需要強化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標準保護、高效益運用、高水平服務與管理,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規劃明確,到2025年,武漢市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效果、管理水平、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產業發展的貢獻更加明顯,對武漢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構建支撐城市未來發展的自主創新體系、產業創新體系和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建設全國一流知識產權強市,推動武漢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強大創新力、顯著輻射力的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基本框架,推動武漢成為促進我國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武漢市知識產權創造數量、質量實現“雙提升”。核心專利、知名品牌、優質地理標志、精品版權、高水平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高價值知識產權擁有量明顯增加。到2025年,武漢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突破4.5萬件和1.7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8件,商標有效注冊量達到50萬件,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達到300件,地理標志總量達到4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2500件。
同時,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與社會化糾紛解決機制更加健全,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協同推進,保護狀況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到2025年,武漢市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試點示范區達到5個,知識產權基層保護工作站突破30個,全國城市營商環境評估知識產權指標保持副省級城市前列。
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效益實現“再升級”。知識產權價值凸顯,有效融入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顯著提高。“產學研用”知識產權轉化運用鏈條逐步完善。知識產權交易更加順暢。到2025年,武漢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突破30億元,知識產權證券化儲架規模突破35億元。武漢市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3%。
知識產權服務聚集區“多點并進”格局形成。知識產權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建成一批專利密集型產業和優質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到2025年,武漢初步建立起與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
據悉,規劃要求圍繞重點產業體系布局知識產權創新鏈條,著重圍繞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總體要求,按照“965”產業集群發展思路,以“光芯屏端網云智”新業態研發與產業投入為重點,出臺高價值知識產權創造支持舉措,配套知識產權服務資源,圍繞重點產業布局關鍵知識產權創新鏈條,加快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武漢市創新創造向高端領域推進,形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高價值專利和知名商標品牌。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