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分批連續曝光涉企亂收費行為,涉及水電氣暖和交通等領域。這些案例涉及對政策不予落實、落實政策“變通走樣”、重復收費、自立收費項目、只收費不服務、繼續收取取消項目費用等多種方式增加企業負擔的違法違規行為,以案釋法、以案普法,將進一步提醒相關機構和企業嚴格依法依規辦事,加強價格自律,共同降低相關企業成本,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減稅降費是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有效舉措,有利于推動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對于廣大市場主體,尤其是現金流不充裕、抵御風險能力弱的中小企業而言,減稅降費讓其更有底氣渡過難關,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群體。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是支撐就業的“頂梁柱”、創造財富的源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不言而喻。
為了護航市場主體奮力前行,近年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降費舉措。尤其是2020年,我國推出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稅費優惠政策。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提出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各地相關單位和企業落實政策要求,不少地方實施了清單管理,并對收費項目內涵予以明確。然而,好的政策需要落地才能見到效果。涉企亂收費的種種行為,讓各種利好政策不能有效傳導、淪為空談,不僅蠶食了企業的經營利潤,嚴重侵害了企業的切身利益,還嚴重破壞了當地營商環境。
基于以上考慮,市場監管部門對收費單位進行檢查,懲處涉企亂收費行為并進行曝光,有利于讓政策紅利得到傳導,為企業增添更多活力。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涉企亂收費整治的必要性并不限于此。在很多情況下,作為“消費者”一方的企業在“維權”時,往往是乏力的。
從曝光的案例來看,無論是水電暖企業還是交通領域的鐵路、機場、物流企業,多具有一定的公用事業屬性,往往具有一定優勢地位,落實政策“變通走樣”多發,一些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強買強賣、在用戶包裝過程中強制安裝設施、提供服務,借機收取高額不合理費用,用戶往往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選擇“花錢買平安”。一些企業超過定價標準收取費用,用戶為滿足基本生產生活需求,別無選擇,只能“忍氣吞聲”。這些“亂收費”抬高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對利潤形成擠壓,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也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壯大。
由監管部門出手對涉企亂收費進行整頓,充分體現了政府部門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的決心。從曝光的案例來看,亂收費的當事人不僅要退還費用,有的還被處罰款,甚至被依法立案調查。這些懲罰性措施將起到有效的威懾作用。同時,考慮到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需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希望政府進一步延續惠企紓困的地方舉措,加強要素保障和價格監管,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