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測試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與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息息相關,它已經作為鼓勵類產業被列入國家科技服務業。從近幾年的發展成果來看,我國的計量測試產業正在從傳統的檢定校準服務,轉變為一體化提供整體測量解決方案;從被動的企業上門要求服務,轉變為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服務;從單一的技術機構提供服務,轉變為聯盟單位通力合作解決質量問題。
隨著2019年5月20日國際單位制的新定義正式生效,世界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量值傳遞鏈路實現扁平化,新的測量原理、測量方法和測量儀器將應運而生。比如,通過嵌入芯片級量子計量基準,把最高測量精度直接賦予制造設備并保持長期穩定,可以實現對產品制造過程的準確感知和最佳控制。事實上,在這之前的幾年,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等一些研究單位,就已經開始了新一代計量標準與儀器的小型化、微型化和芯片化研究,以便于嵌入到在線測量系統中進行實時校準,以提高在線(臨床)測量系統的精度、制造裝備的精度和產品質量,目標是將研究成果在企業生產線上進行驗證,從而最終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重大變革中占據主動權和先發優勢。
當前,我國產業計量的需求日益迫切,但計量測試產業的發展與各產業的需求還有一定距離,在深度融合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比如,從事計量測試的人員對如何融入產品的設計、生產制造過程還摸不清方法和思路,還不了解產品全壽命周期過程溯源鏈如何梳理或者如何應用參數溯源鏈梳理結果;有的計量測試人員不了解工藝過程和測試需求,只是按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等開展檢定校準工作,往往結果不是實際工況所需要的測試結果;有的企業在開展計量測試工作之前,提不出有效計量測試需求,最終導致測試結果不盡如人意。
因此,計量測試產業要真正發展壯大,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實現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完善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
實現深度融合,要進一步普及推廣產業計量的理念和做法。近些年“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以及前瞻性”的產業計量理念和要求在口口相傳。但“產業計量”的真正內涵和要求卻并不為大多數人了解。只有真正理解內涵,才能丟掉思想包袱,找到突破口。
實現深度融合,要進一步提升計量測試產業的科研能力。目前,計量測試產業的科研攻關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特別是聚焦產業急需的工程化參數測量校準、專用測試設備校準、動態參數和特殊量校準等,加強對現場計量、在線計量、遠程計量、嵌入式計量等具有典型工程應用特征的計量測試技術和方法研究,不斷提高掌握和引領前瞻性計量測試技術、產業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發展趨勢的能力和水平。
實現深度融合,要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產業計量服務單靠計量技術機構“一廂情愿”式的“孤軍作戰”,是無法真正根除癥結的。探索全新服務模式,可以整合計量測試產業內的計量測試資源,通過聯合產業內相關利益共同體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合作平臺,從而真正實現計量測試融入產業,企業測試需求得到真正滿足。
(本稿件由本報記者史玉成采寫)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