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菌草經”有了新念法
福建省標準化院以標準化創新賦能菌草產業發展
□ 陳 永 江 岱
隆冬時節,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外,一排排3米多高的綠草搖曳風中,長勢喜人,生機勃勃。
“這種草是菌草類別中的一個品種。雖然沒有樹挺拔,沒有花香,但能培育出山珍。”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電視劇《山海情》中菌草專家凌教授的原型)介紹說,菌草能用于培養食藥用菌、防風治沙、做畜牧飼料、做板材造紙……用途十分廣泛。
一個好產品的誕生,傾注了無數人的心血。在助力菌草產業發展上,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以下簡稱福建省標準化院)可謂功不可沒。近年來,福建省標準化院圍繞菌草技術開發與應用,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以標準為載體,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在基礎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持續用力,賦能菌草產業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為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菌草技術推廣應用,福建省標準化院充分利用標準化專業優勢,與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占熺研究團隊聯合啟動了菌草標準化工作。“菌草標準化,即從菌草的基礎研究成果入手,篩選出實用性強、生態效益顯著的菌草技術,通過標準將其固化成程序性操作規范,打通菌草產業升級的標準鏈和創新鏈,拓寬菌草產業發展路徑,占領菌草技術研發、應用和標準化的制高點。”福建省標準化院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標準化院與國家菌草中心聯合制定了福建省地方標準《巨菌草固氮菌肥料生產技術規范》。該標準系我國首個以菌草為原料生產微生物肥料的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
據介紹,該標準以巨菌草內生固氮菌系列研究成果為基礎,對巨菌草固氮菌肥料的生產環境、生產車間、菌種、原輔料、生產流程和技術要點進行了規范,充分發揮巨菌草的優勢固氮促生潛力,提高微生物肥料對土壤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可謂是一大創新。
“后續我院還將針對菌草產業體系,包括菌草品種選育、擴繁與栽培,菌草栽培食藥用菌,菌草生產肥料、飼料和燃料,菌草工業品生產,菌草生態治理,國內外技術培訓基地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與國家菌草技術研究中心共同提出并制定一系列標準,凸顯福建省標準化院在菌草標準化工作中的技術支撐作用,服務菌草產業發展。”該負責人如是說。
科研院所與高校的科技創新體系具有互補性和互動性,如何挖掘科研院所的資源、平臺優勢和高校的學科、人才優勢,實現科研院所與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雙贏局面?這是福建省標準化院多年來不斷探索的課題。
為此,近年來,福建省標準化院依托豐富的標準化信息資源、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結合國家菌草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和國際合作等優勢,首次開辟了技術、專利、標準融合發展的院校合作新模式,努力打造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標準共享、人才培養為一體的菌草產業共同體。
2021年,福建省標準化院與國家菌草技術研究中心共同赴寧夏和內蒙古調研黃河菌草生態屏障建設情況,探討了流動沙地快速固沙阻沙綜合技術和菌草套種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標準化推廣工作。在此基礎上,福建省標準化院還與國家菌草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申報了福建省重大專項專題項目《菌草種質創新及其產業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成功獲得立項。該項目擬對菌草優良品種培育、菌草濱海防風固沙、菌草生產人造板材等技術進行總結提煉,申報3—5項技術專利,制定2—3項相關標準,完成菌草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的無縫銜接。
“菌草標準化是我院在研究領域、合作模式和實踐載體上的重大創新和突破。”福建省標準化院相關負責人興奮地表示,下一步,我院將以此為起點,繼續秉承創新精神,開拓標準化與科研工作的合作新思路,努力實現科技成果與標準的同步落地,助推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