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市場鼓勵創新 依法監管嚴守底線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將以包容審慎監管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本報訊 (記者 傅江平)前不久,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搶抓“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促進深圳市新興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據了解,新興產業是深圳經濟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萬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兩萬家。在高端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涌現的“從0到1”式的原始創新,正支撐著深圳創新從增量式向顛覆性轉化。疫情防控期間,華為九龍山精密制造園、比亞迪深汕汽車工業園、中芯國際12英寸芯片生產線等一批重大項目的上馬建設,為深圳經濟的穩健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根據《意見》,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此次實施的包容審慎監管工作將圍繞市場準入、執法監管和風險管控3個方面開展,其主要目的是要打造開放包容的市場準入環境、建立能動審慎的執法監管機制、構建規范高效的風險管控體系。
其中,打造開放包容的市場準入環境包括4項措施:實行“容缺登記”機制,凡不涉及前置許可的新興產業企業辦理商事登記、行政審批的,在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基本符合登記要求、部分申請材料需要完善和補充時,經申請人書面承諾補齊申請材料,登記機關予以先行受理;放寬企業名稱和經營范圍登記限制,鼓勵新興產業企業將體現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特點和規律的創新字詞作為企業名稱的行業表述用語;支持企業以多元化方式出資,除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禁止作為出資的財產外,允許投資人以技術、專利、商標等方式出資設立登記新興產業企業;放寬新興產業企業登記地限制,在深圳全市試點一批新興產業集中登記地,允許新興產業企業集中登記和一址多照,便利創新創業。
7項具體措施推動建立能動審慎的執法監管機制:一是建立新興產業分類監管制度,根據不同新興產業的特點和風險等級程度,分別制定不同類型的監管措施,在監管內容、方式和頻次上明確區分等級,提升分類監管精準化水平。二是實行“包容期”管理,給予新興產業企業一至兩年的成長“包容期”,試行柔性監管方式,積極引導和督促企業守法誠信經營,并降低“包容期”內企業檢查頻次,除投訴舉報等情況外,原則上不進入企業檢查。三是合理適用信用約束機制,在“包容期”內,審慎運用對新興產業企業的信用約束,加快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強化信用激勵,有序探索社會第三方信用評價機構對新興產業企業開展信用評價,并對誠實守信者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等綠色通道支持激勵政策。四是構建“容錯”管理機制,對新興產業企業實行“容錯”管理,對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對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不予行政處罰。五是合理實施處罰裁量,按照有關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定,對符合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形的,依法從輕、減輕處罰。六是構建多元監管機制,建立企業、行業協會和消費者多元參與的規則協商、權益保障和風險管控協作機制;指導企業加強內部治理和安全保障,鼓勵行業協會出臺行業服務標準和自律公約,引導消費者強化道德約束,推動共享共治,形成新興產業多元監管格局。七是加強政策服務支撐積極搭建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創新服務平臺,加快出臺支持人才培育、產品推廣和風險投資等引導政策,構建新興產業服務政策生態。
規范高效的風險管控體系將從5個方面展開構建:一是嚴控“安全閥”和“紅線”,對重大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嚴格依法予以查處;二是探索新技術新產品標準化工作機制,鼓勵新興產業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發揮國家標準技術創新基地技術支撐作用,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三是創新技術運用推進智慧監管,推動信息技術在新興產業監管的運用與融合,提升對新興產業監管的科學性和預見性,實現精準監管和施策,為后續監管服務提供數據支撐;四是強化風險評估和研判,建立多渠道、廣覆蓋的新興產業企業信息收集和風險預警體系,健全風險等級評測和風險評估機制;五是建立新興產業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建立跨部門、跨產業公共安全應急預案,建立覆蓋風險預警、情報共享、研判處置、應急協調5個環節的全鏈條應急管理機制。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