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手搟大刀金絲面需要經過“五推五壓五搟”多道工序,面皮薄如蟬翼,再用大刀切成可穿針引線的細絲。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為第三代傳承人楊永福用金絲面展示穿針絕活。 張 浪 攝
河北(河間市)驢肉火燒講究“七分火燒三分驢肉”,其皮有四絕,“色如金、酥如雪、薄如紙、形如書”。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圖為制作技藝傳承人李春秋(左)和徒弟展示薄如紙的火燒皮。 翟羽佳 攝
過橋米線發源于云南蒙自,歷經300年傳承,如今已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圖為蒙自米線店工作人員正在裝盤配菜。 劉冉陽 攝
四川省宜賓市思坡鎮的釀醋史已逾千年。思坡醋傳統釀造技藝遵循古法,以生麩皮、糯米為主料,輔以108味中草藥。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為在思坡鎮思坡醋業有限責任公司,傳承人江志聰和師傅們一起曬醋。莊歌爾 攝
金華火腿起源于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為大量火腿在生產車間內自然發酵。王 剛 攝
江西省樂平市臨港鎮楊村的“樂平古法釀酒技藝”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釀酒技藝全過程均嚴格按傳統手工藝操作。被列入樂平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為古法釀酒技藝傳承人方焰林(右)父子正把封存多年的谷酒開壇取酒。朱定文 攝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空心面因面條空心而得名,其歷史悠久,制作考究,需要經歷和面、開條、上桿等72道制作工序,具有纖細、味美、久煮不爛等特點。被列入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為空心面制作技藝傳承人張發喜在抻面。瞿宏倫 攝
貴州省遵義市的豆花面柔軟滑爽,辣香味濃,是遵義人的一種獨創。被列入遵義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為工作人員在為顧客制作豆花面。羅星漢 攝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