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放心 用心 信心
中國“質”造為北京冬奧會護航
□ 本報實習記者 賈潤梅
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本屆冬奧會上,小到獎牌、服裝、滑雪裝備,大到場館建設、服務保障,一項項中國制造的新技術、新產品在賽場內外大放異彩,為北京冬奧會保駕護航。
圖為運動員們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訓練備戰。 武 巍 攝
冬奧獎牌服裝 蘊藏匠心
包含18道工藝和20道質量檢驗而成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同心”,是彰顯中國制造實力的典范。獎牌上工整的五環標志和線條豐富的冰雪紋、祥云紋,均由雕刻師運用入選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錢幣生產中的手工雕刻技藝”,在顯微鏡下手工雕刻到獎牌表面。
同樣是獎牌整體的一部分,被稱作“燒不壞”的北京冬奧會獎牌綬帶采用“100%絲綢”材質,并通過“先織后印”的工藝,綬帶采用24姆米(織物質地的主要計量單位)厚度的五枚組織桑波緞,在制作過程中,綬帶的經緯絲線經過特別處理,減少了綬帶收縮率,從而使其在牢度測試、耐磨損測試和斷裂度測試中經受住嚴苛考驗,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保持不斷裂。
冬奧會的比賽服裝更是蘊藏著中國制造的“匠心”。以由北京服裝學院劉莉教授團隊設計研發的中國短道速滑隊運動員“戰衣”為例,“在短道速滑比賽服上,要考慮肌肉壓縮、服裝減阻等功能,整體使用新型的高彈防切割面料,由單向防切割升級為雙向,在保持彈性的基礎上,防切割性能提高了20%至30%,給運動員提供了全方位的防護。”劉莉說。
冬奧服務保障 讓人放心
如果說比賽服裝蘊含著中國制造的一流研發能力,由中國重汽研發承制的我國首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雪蠟車,則體現了中國制造的設計和創新能力飛躍。有雪蠟車的服務保障,冬奧比賽讓人“放心”。
賽前的雪板打蠟對于滑雪運動員的發揮至關重要,而雪蠟車就是打蠟師工作的地方。雪蠟車與其說是一臺車,不如說是一個基于低溫環境量身定制、集新一代信息技術于一身的全新智能空間。在動力方面,中國重汽研發團隊還為智能雪蠟車配備了節能環保的氫燃料電池牽引頭,加強了雪蠟車在低溫環境下長距離轉場能力。
雪蠟車保障賽場,口罩保護全場。2月4日,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全場所有人都戴著“亮眼”的冬奧會開幕式口罩。據了解,這款開幕式醫用防護口罩(N95)是在分析比較了不同民族2000多人的臉型特征基礎上優化設計而來,能夠貼合不同臉型,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同時佩戴更加舒適。
此外,國產造雪機也讓人們眼前一亮。為了保證雪上項目的順利進行,本屆冬奧會80%—90%的比賽場地用雪都采用人造雪,參與賽事保障的國產造雪機突破了多個核心部件及整機智能化關鍵技術瓶頸,利用智能技術自動造雪,核心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造雪機水平。
冬奧場館建設 當屬用心
國家速滑館是北京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冰絲帶”造型的完美弧線背后,體現了設計師的別致“用心”,凝結了科技創新的“中國智慧”。記者了解到,由3360塊曲面玻璃拼裝而成的天壇輪廓曲面玻璃幕墻系統,攻克了175mm小直徑冰絲帶彎弧玻璃加工、幕墻索柔性體系結構變形、立面造型復雜等一系列難題,打造出象征速滑運動員高速滑動的最美冰絲帶造型。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首體短道速滑訓練館以及五棵松冰球訓練館4個場館,選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冷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環保、也是最節能的制冷技術,這在冬奧會歷史上尚屬首次。
冬奧滑雪裝備 充滿信心
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中國一汽集團,組成攻關聯合體,成功研制雙人雪車、四人雪車,實現國產雪車“零”的突破,并于2021年9月交付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
北京冬奧會場上的中國雪車融合應用了3項先進的航天核心技術:國產T800級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復雜結構高精度整體制造技術、氣動外形設計技術。航天技術的加持讓國產雪車在北京冬奧賽場上大放異彩,實現中國制造創新升級。
北京冬奧會見證了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的華麗蝶變。乘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中國“質”造也將在不斷轉型升級中帶給世界更多驚艷和驚喜。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