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真煮”廚具:玩具廚具“真”得分清
——兒童用品市場質量觀察系列報道之一
編者按
兒童是消費市場的寵兒,從童裝、童鞋、童車等傳統兒童用品,到兒童“真煮”廚具、兒童化妝品、兒童食品、兒童樂園等各種新興兒童用品,兒童用品市場熱鬧非凡。值“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本報記者選取部分兒童用品,通過走訪市場、采訪業內人士與專家,以質量的視角對兒童用品市場進行深入分析,推出“兒童用品市場質量觀察系列報道”。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今年兒童節,本來打算給孩子買套‘真煮’廚具當禮物的,可看到許多買家的評論,又有點擔心廚具的質量安全。”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張女士一臉無奈地對記者說道。
像張女士一樣對近來熱銷的兒童“真煮”廚具心存糾結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不久前,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并發布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此后,兒童廚具等勞動教育類玩具走俏市場。但中國質量報記者走訪發現,作為新興產品,兒童“真煮”廚具兼具玩具、廚具和家電屬性,目前存在產品屬性不明、商家打擦邊球、質量安全有隱患等問題。
安全性能受關注
兒童“真煮”廚具并不是指以往意義上的 “過家家”玩具,而是真鍋真鏟真爐灶,能讓孩子煎炒烹炸,把飯菜做熟了。
在某電商平臺,記者輸入“兒童‘真煮’廚具”,搜到相關商品超過50萬件,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記者發現,產品還區分為“仿真版”和“真實版”。區別于“仿真版”的樹脂和PP材質玩具產品,“真實版”的兒童廚具可以實現真實烹飪,且大多成套銷售,包含了不粘鍋、硅膠鏟、電磁爐、電飯鍋等,甚至還有油瓶、漏勺、打蛋器等配件,宛若一個“迷你廚房”。
“這個產品兼具玩具、廚具和家電屬性,受眾又是少年兒童,所以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尤需重視。”SGS通標公司輕工產品技術經理劉蘭招說。
不過,對于產品的質量,消費者的體驗感并不一致。中國質量報記者從一些受訪消費者的看法和買家的評論中發現,人們對兒童“真煮”廚具質量安全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產品本身是否安全,是否會讓孩子在當“廚師”時受傷;二是煮出來的食物是否安全,是否真的能吃。
TüV萊茵大中華區紡織品、玩具及化學服務總經理王波表示,消費者需要看兒童“真煮”廚具是“仿真版”還是“真實版”。“仿真版”通常是玩具。“真實版”有兩種情況,一是有真實用途的產品,例如,動物造型的烤箱,功率很小,這種算玩具,但這種產品既要滿足玩具的要求,也要滿足小家電的要求,而不僅僅是滿足電玩具的法規要求;二是有些實際上是廚具或家電,只是外表面印了彩色的圖案,尺寸相對普通廚具或家電稍微小點,這種不算玩具。
產品屬性應分清
明明標注的是玩具,但卻能真做飯,兒童“真煮”廚具到底是玩具還是廚具?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商家的客服都選擇了打馬虎眼,他們一般都會表示“煮出來的食物可以吃,但操作過程需要家長全程陪同”。對于產品的材質,則一般會籠統回答說是“食品級”。而對于產品標準,則更是打起太極拳,不予明示。
劉蘭招指出,大部分烹飪玩具都是以塑膠和金屬為主要材料生產的,塑膠玩具和金屬玩具均需通過3C認證并加貼3C標志后方能出廠銷售。很多“真煮”廚具會配有用市電的電熱爐,這類電熱爐屬于家電,也需要通過3C認證并加貼3C標志后方能出廠銷售。在執行標準方面,玩具需要符合玩具安全系列國家標準的要求,如果配備的是用市電的電熱爐,則需要符合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系列國家標準要求。目前國家廚具的標準沒有專門針對兒童廚具的特殊要求,生產企業在設計和生產兒童廚具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更多安全方面的問題,比如增加防燙傷設計、包裝和說明書增加安全使用警示等。
安全隱患須重視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2021年兒童學生用品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玩具抽查不合格率16.1%。
“最擔心的還是操作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倒是不太擔心,畢竟用玩具做出來的菜不會真的讓孩子去吃。”張女士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根據TüV萊茵的檢測經驗,我們需要從物理和化學兩方面來看這類產品的質量安全隱患。”王波指出,物理方面,兒童“真煮”廚具里的鍋具,通常是金屬、塑料和玻璃材質。如果兒童用來煮飯,金屬鍋具可能導致兒童燙傷,塑料鍋具有熔化或者著火危險,玻璃鍋具可能會遇熱發生破裂,從而產生尖點/利邊,造成兒童手指刺傷或割傷等。化學方面,兒童“真煮”廚具除了需要滿足玩具要求之外,餐具對應的化學要求也要考慮。如不銹鋼制品執行的是《不銹鋼餐具》,搪瓷制品執行《接觸食物搪瓷制品》等國家標準。
專家建議,商家要明示產品屬性和相關標準,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家長最好多方比較、謹慎選擇,比如從正規商家購買、選擇含有3C標識以及適合自己孩子年齡的產品等,千萬別讓劣質廚具坑了自家的“小廚師”。
圖為某品牌兒童“真煮”廚具宣傳圖片。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