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參加一場比賽,3名95后農學研究生進了村,一年后,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村里搭起了水肥一體化的新大棚,過去滯銷的白蘿卜變成了經濟價值高的水果蘿卜和櫻桃番茄,村集體收入翻了三倍……村民們每天看著幾名大學生在田里忙活,從心存疑慮到刮目相看:“這幾個小娃娃,有點兒東西!”
這樣的變化發生在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西槐莊村,也發生在全國近500個科技小院進駐的村莊里。福建平和的蜜柚、陜西洛川的蘋果、云南瀾滄的土豆……在全國135個農作物產業帶的種植端一線,活躍著一批農學專業研究生的身影,他們依托科技小院人才培養項目,把實驗設備搬進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5月27日,中國研究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拼多多杯”第一屆科技小院大賽全國總決賽在云南大理舉行,最終晉級的30支隊伍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云端答辯”,集中展示科技小院為鄉村發展帶來的深刻變化,交流比拼科研、產業相關創新成果。
為進一步發揮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的優勢,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積極推動在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中設立“鄉村振興科技強農+”主題賽事,科技小院成為此主題賽事的5個專門賽道之一。“經過多年發展,科技小院已經發展成為涵蓋‘五大振興’內涵的3.0版本,這次比賽對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綠色發展國家行動,以及研究生的個人成長成才,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賽事專家委員會主任張福鎖在大賽開幕式上介紹。
產業旺了 村子富了 學生變了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吳文靜帶著漂亮的美甲住進北京市西槐莊村的第一天,一場農活下來,指甲多處劈裂,她索性摘掉了亮晶晶的甲片,開始真正當起了“新農人”。西槐莊科技小院有3名主要成員,均為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生。同學們發現,西槐莊村產業單一,只種植蘿卜一種傳統作物,且面臨老齡化嚴重、集體經濟薄弱等一系列問題。
“平時在學校里,我們以為雄蜂授粉已經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了,到了農村才發現不是這樣,很多農產區的種植技術還沒有更新迭代。” 小組成員寧國法表示,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為西槐莊村引進了水果蘿卜、櫻桃番茄等作物品種,實施輪種。同時,師生們對種植端進行全面改造,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使用誘蟲板等物理防治辦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使用環境檢測設備對大棚內環境實時監測預警。
參賽代表隊成員——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吳文靜和西槐莊村村民正在收獲番茄。 受訪者供圖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西槐莊村走上了品質農業的轉型之路,其自主打造的“西槐莊園”精品蔬菜,初步打開銷售渠道,實現村集體收入增長330%。接下來,他們計劃幫助村里探索冷庫倉儲建設和物流改造,擴展品牌知名度和線上銷售市場,力爭在全流通環節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科技小院大賽答辯過程中,可以看到西槐莊式的產業變革,正在全國各地農產區上演。
來自云南農業大學的科技小院參賽團隊,進駐滇西南的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鄉竹塘鄉蒿枝壩村,開辟了冬季馬鈴薯產銷一體化服務模式。借助品種改良、科學種植、電商銷售等舉措,當地農戶利用冬閑每畝地增收近萬元。
與在象牙塔的學生們相比,“吳文靜們”度過了兩年完全不一樣的青春時光,駐村生活也在改變、重塑著這群年輕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為了讓村里的蔬菜種得好、賣得多,吳文靜和隊友們在40℃的大棚里中過暑,也在農貿市場擺過攤。“以前我從沒在農村生活過,沒種過地,也沒掙過錢。過去這一年多,我發現種地這件事遠比我想象的復雜、艱難,但是最后我們為村里掙到了錢,說明我們的專業知識沒白學,我非常有成就感。”吳文靜說。
12歲的科技小院迎來賽事IP
科技小院發展的12年間,陸續進駐全國近500個村莊。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趙瑜表示,去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將科技小院確立為在農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的典型案例,向全球農業部門推廣,為全球農業人才培養和技術推廣提供了中國范式和中國智慧。
科技小院于今年引入賽事機制,針對“三農”一線比較集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設置了“科技創新類、應用創新類、產業創新類”3類參賽項目,鼓勵研究生深入農業農村一線,將個人成長成才與農村需求、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踐行“科研”服務“生產”,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和全球農業綠色發展。
中國研究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拼多多杯”第一屆科技小院大賽全國總決賽現場。 受訪者供圖
同時,該項賽事由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牽頭主辦,由覆蓋全國各大農業類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并與一直關注“三農”發展的互聯網平臺積極合作,旨在通過比賽的形式,交流推選科技強農優秀案例,推動全國科技小院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為我國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務以及技術和物資支撐。
共有6支隊伍脫穎而出,獲得本屆大賽特等獎。其中,針對四川地區主要經濟作物柑橘,來自西南大學的科技小院團隊根據地區氣候、土壤、作物需肥特性開發了川渝柑橘專用配方肥,既帶動當地柑橘提質增產,又環境友好;中國農業大學團隊所在的北京大興小黑垡村科技小院,根據該村以林地為主的現狀,因地制宜,摸索出了一套“林菜”+“林禽”的“借林生財”模式,同時該小院還介入鄉村產業融合與新型鄉村治理,其參賽方案成為“應用創新類”的樣板。
農業人才培養需凝聚社會合力
一直以來,農村發展面臨的人才困境備受關注,“誰來當農民”的話題在今年全國兩會引發代表委員熱議。對此,很多參加科技小院的農業院校師生深有體會——種地是個苦差事,農業生產一線的改變需要硬投入,也需要慢功夫;“三農”人才培養需要政府、高校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賽事支持方拼多多從2019年開始與中國農業大學建立起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在理論研究、科學實驗、人才培養、培訓交流等方面緊密配合,科技小院項目正是這其中的典型案例。
位于云南昆明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賽事基地。 彭 來 攝
“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的出路,而核心是科研人才。同學們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邊學習邊實踐,不僅幫農民解決了實際問題,也儲備了自身技能、提高了科研水平。”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全國農業專業人才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為廣大青年深入農村生產一線提供實際的助力,正是企業投身科技小院大賽的初衷。
近年來,拼多多與國內外農業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功舉辦兩屆多多農研大賽,連續兩年支持“全球農創客大賽”。2021年,拼多多設立“百億農研專項”,將科技農業列為未來戰略重點,持續推動農業科技普惠,為科技興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廣告)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