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朝軍
近段時間,由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研發的“高學歷”食品備受關注。今年如火如荼的“6·18”年中電商大促活動中,“高學歷”食品收獲眾多關注,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熱銷產品。業內人士指出,疫情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功能食品,因此,消費者對這類“高學歷”食品所具有的營養性、安全性更為放心。
(據6月17日《工人日報》)
“高學歷”食品由于有“高學歷”的加持,給人以健康、安全、無添加的印象,與當今消費者對健康飲食觀念的追求不謀而合。的確,“高學歷”食品不僅背后的研發團隊是高等院校專業力量,自帶科研光環,同時從前期課題研究到成果研發成功過程中的專項科研經費投入,實際上已經無形化解了平常的產品科研投入成本,而“高學歷”加持的市場效應,也讓營銷和廣告支出大幅度削減。從成本角度滋生出的“親民優勢”,以及人們對“高學歷”加持下高科技食品營養性、健康性、安全性的空前信任,“高學歷”食品想不紅都難。
“高學歷”食品走紅,代表著人們消費行為的日趨理性,以及消費選擇向高科技、高質量、綠色健康安全角度傾斜的新趨向,這是食品市場的一種革新和消費需求的發展進步,同時也是對專業化科研行為與成果轉化的充分肯定。這對食品行業提高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意義深遠。對于提升市場消費質量和消費者生活質量,也有不容小覷的助推效應。但對“高學歷”食品而言,“紅起來”是很容易的,關鍵是能否真正“香起來”,是否能紅得長久。
事實上,“高學歷”食品走紅后,市場上就出現了類似的“某某大學食品旗艦店”“某農科院美食”等“蹭牌”贗品。如果不加以治理凈化,會銷蝕“高學歷”食品的形象和市場效應。同時,打著高等院校、專業科研機構旗號,推銷所謂高科技產品的“掛羊頭賣狗肉”行為,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現實中還不時有類似騙局上演,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態度和選擇行為。而且即便是“高學歷”加持,但到底加持程度如何?高科技食品產品是否如推廣文案所言那般綠色健康安全“高大上”?類似的高科技效應是否能常態體現在食品產品上?“高學歷”產品雖然是科研機構的“胎兒”,但其走向市場并走向尋常消費者,仍然要依靠具體的生產企業和關聯產業支撐,那么前期充滿“高大上”科技含量和期待效應的“高學歷”食品,經過具體加工生產銷售企業介入聯手后,質量是否能得到保證,價格是否合理,如何讓人們消除對“高學歷”食品產品將信將疑的態度,這些都是考驗“高學歷”食品營銷推廣和質量認可度的關鍵。同時,這也是對“高學歷”食品信息公開、科研效應普及、科研成果轉化以及質量保證的考驗。
實事求是地講,如果解決不了“蹭牌”問題、營銷問題、公眾對“高學歷”的可信度質疑問題,以及“高學歷”食品后續質量保證問題,“高學歷”食品雖然能紅極一時,但“常香常紅”就很難做到。要想讓“高學歷”食品走紅后“常香常紅”,就必須秉持發展定力、質量定力、營銷定力,認認真真做好一系列后續工作。首先,要科學規范市場行為,通過監管部門開展專項市場治理、強化品牌推廣和營銷規范,從源頭上制止不法分子、不法廠商“蹭牌”現象和行為,讓“高學歷”食品名副其實,讓“蹭牌”無生存空間,為“高學歷”食品健康發展和“常香常紅”創設良好的氛圍。其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要及時開展科研信息公開和科研成果轉化信息推介,并積極圍繞科研成果走向市場、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認可等,開展專業化、科學化的營銷宣傳,將科技因素、健康因素、安全因素等進行潛移默化和接地氣的宣傳普及,讓公眾正確認識“高學歷”食品、熟悉“高學歷”食品、信賴和喜歡上“高學歷”食品。再次,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要做好“高學歷”食品的后續提升與質量保證工作,要積極聯手生產企業,自覺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并凝心聚力抓好產品質量升級和保證工作,確保每一款每一種“高學歷”食品都是高質量食品和安全食品,讓其永葆“高學歷”本色和精髓,如此才能“常香常紅”、永不褪色。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