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分離 檢管結合 檢打聯動
浙江湖州市“抽檢研處”一體化建設為食品抽檢提質增效
□ 孫建新 鮑金榮 杜躍祖
今年一季度,浙江省湖州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食品安全“抽檢研處”一體化建設改革工作,進一步鞏固長興試點經驗和規范化建設成果,把“抽檢分離,檢管結合,檢打聯動”等工作做實做細。
一、主要做法
建立健全體系機制,鞏固組織架構。湖州市不斷修訂更新制度文件,加強各類軟硬件設施配置,推動“抽檢研處”一體化工作更上一層樓,形成穩健有序的工作體系和風險綜合治理模式。一是完善組織架構。結合全市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體系建設,進一步明確縣級食品安全風險綜合治理中心職責,整合食品安全監管相關業務科室、檢測中心、基層分局(所)和快檢等資源,實現集中辦公,推動實體化運作。二是健全制度機制。各區縣進一步修訂了抽檢分離、核查處置、風險研判、備樣處置等工作制度以及抽樣人員、核查處置人員行為守則,并優化了抽樣設備、樣品交接、樣品存儲等工作流程,確保樣品安全有效、交接規范。三是加強力量配置。推動有條件的區縣率先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綜合治理中心擴建,新增專職抽樣人員,提升中心的軟硬件實力。針對今年核查處置填報工作全部在浙江省市場監管局一體化平臺和手機App上操作的新要求,以視頻會議、工作群答疑等方式開展業務培訓,確保核查處置工作高效開展。
大力提升抽檢效能,打造專業抽檢。繼續在“抽、檢、研、處”各環節上下實功,點上用功、面上發力,全面提升抽檢效能以服務日常監管。一是做好抽檢計劃,提高問題發現能力。從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食品安全問題入手,以餐飲食品、自制食品、水產品等高風險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為重點品種,以連續發生問題企業和隱患地區為重點區域,加大對農獸藥殘留、微生物污染、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突出問題的抽檢力度。今年以來,該市以快篩為抓手,發現不合格或問題食品64批次,不合格率為4.58%,暫列浙江省第一。二是做好檢管結合,強化互通協作能力。加大行業整治力度,聯合教育部門完成春季開學食堂專項抽檢監測130余家次,聯合餐飲條線完成集中隔離點及供餐單位食品安全專項抽檢,并對食品安全管理員開展線上考核和視頻巡查,確保隔離點飲食安全。聯合生產條線,完成首批“鏈上點檢”任務,通過檢測數據的同項比對全面規范企業出廠檢驗和浙食鏈系統操作的相關要求。三是做好交流研討,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繼續發揮綜治中心的交流研判作用,結合市區(縣)兩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和各業務條線重點整治方向,及時開展風險交流和分析研判,對存在風險隱患的開展針對性抽檢工作,并及時發布抽檢結果和風險提示,進一步降低食品安全風險。今年以來,已針對白酒、年糕、牛蛙等風險隱患大、投訴舉報多的食品開展針對性抽檢。
科學構建信息暢通互聯,創新協同治理。通過不斷迭代升級的數字化平臺對抽檢數據的精準梳理分析,確保各類數據信息的高速流通和共享,形成風險綜合治理大網絡格局。一是加強信息共享,強化預警交流。成立由市級預警交流中心、區(縣)級綜合治理中心和交流監測站點組成的三級風險預警交流網絡。實現三級風險交流預警深度融合,真正實現風險數據的橫向整合,推動城鄉食品安全數據的有效應用與交流。最大程度提高抽檢數據使用價值,實現食品信息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共享,進一步推動部門協同監管。湖州市市場監管局前期已將牛蛙應急專項抽檢的情況通報給農業農村部門進行聯合整治處理。二是加強平臺運用,強化數字賦能。依托湖州市市場監管局“破五多”數字平臺和區縣局“食品安全風險綜合治理數字化平臺”,通過系統集成和建模分析,將“大而散”的各類風險數據轉化為食安指數與風險預警圖,再通過風險會商等形式實施風險精準研判,梳理風險清單,實現抽檢數據與精準研判的協同,真正精準定位風險。三是加強精準治理,強化風險閉環。深入梳理前期通過研判發現的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點,合理安排部署各環節風險隱患治理工作,從原來“大而散”的治理轉變為“小而精”的靶向治理,采取回頭看、跟蹤抽等形式,排查全市相關風險隱患點位,實現閉環管理。今年以來,全市核查處置應辦案件數201件,按時辦結率和立案率均為100%。
二、取得的成效
統籌謀劃,“抽”“檢”“處”有序推進。及時制定和出臺《2022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計劃》,全年度計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6990批次。一是抽得精準。專門成立2~3人的快檢篩查隊,形成“快速粗篩問題方向”+“監督靶向抽檢”的食品抽檢新模式,推動監督抽檢更精準。2021年,全市食品不合格率較前年提高了0.21個百分點,達到3.66%,分布于15個食品大類63個細類。今年以來,增加了直觀的食品標簽及其明示指標等項目,使得不合格率進一步提升0.92個百分點。抽檢精準性全面提高,為精準治理提供“數據源”。二是檢得公正。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通過“互聯網+監管”和浙江省市場監管局一體化平臺來隨機確定抽樣人員和抽樣對象,切斷抽樣人員與被抽樣方相關方信息關聯渠道。檢測環節全過程實行“盲檢”制度,對接收樣品、樣品制作和檢驗檢測進行分離,全程“背靠背”食品抽檢分離,提高檢測公正、公平、科學。今年,該市所有抽檢批次全部實施雙隨機和盲檢制度,規范了抽檢全流程,2021年至今,全市共抽檢17482批次,未發生過抽檢過程公正性的異議。三是處理高效。建立不合格食品、問題食品分類分級處置機制,對定期檢測和專項整治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追根溯源,依法嚴肅處置違法行為。建立核查處置制度機制,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時間規定在80日內完成,問題食品核查處置時間規定在45日內完成,全面推動核查處置高效開展。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核查處置201件,任務辦結率、按時辦結率、80天按時辦結率和立案率均提高到100%,為全省唯一的四個“100%”地市。
科學治理,“研”“控”“服”相互促進。數字化平臺通過建模分析和系統集成,將“多、散、雜”的抽檢數據轉化為食安指數和風險預警,梳理出重點品種、重點行業,找出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問題。一是及時分析,科學研判。湖州市市場監管局抽檢處和秘書處對2021年度全市食品抽檢的數據及時進行匯總整理,形成抽檢年度分析報告、梳理風險隱患清單,每季度組織召開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會,整理形成輸入型、本地型和輸出型的風險隱患清單,共梳理出5個風險點,并按照區域分列出18個小點,為靶向整治舉好“指揮棒”。二是研控結合,推進治理。對隱患風險清單進行深度分析研究,第一時間下發專項整治行動通知,明確部門或監管科室整治要求、整治任務、整治分工以及整治效果,立足抓典型案例、辦大案要案,強化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治理,確保整治“5個到位”。去年全市配套整治開展了包裝飲用水、集中配餐單位、政策性糧食等專項抽檢200余批次。今年一季度,該市已開展地產白酒風險監測、牛蛙應急和地方食品鏈上點檢等專項抽檢共120余批次。三是發揮優勢,服務發展。聯合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處室和食品檢驗技術機構,實地走訪了2021年抽檢不合格食品生產企業13家,強化行政指導。針對產品生產工藝特點,協助企業分析原因、排查隱患,現場指導檢驗過程,提升企業出廠檢驗能力。通過檢驗手段和系統技術資源優勢,不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中國質量報》【業務交流】